竺校长抗战西迁贵州日记(连载第2443天)
1946年9月23日(周一)上海~杭州,晴。晚22°C。
昨晚在祁齐路中央研究院二楼办公室过夜,临时搭一床铺,整晚被蚊子叮扰,楼上无纱窗。
九点,与汪戢哉、叶企孙等晤教育部朱家骅部长,谈及经费问题,其深知浙大建设需要之迫切,但部里向行政院申请追加之一千二百亿复员费,数月下来仍无着落,故亦无办法。我说,此次复员,浙大有仪器一百五十箱在沪杭路上周家店站,因火车出轨而损失巨大,希望能拨美金二十万元。朱部长认为,此时向宋子文要美金等于是要他命,希望极其渺茫。朱部长访客极多,故将学校申请二十亿建设费及,二十万美金设备费之文件交给他后即出。估计没什么用。
十一点,乘22号公共汽车至法租界外滩,上海气象台,晤子政、汪桐、金咏深。据子政,蔚光始终未到上海,亦未曾与中美合作所程浚见面,故气象局与中美合作所的合作全靠他了。此并非事实,因石延汉在台湾已与中美合作所取得联络。中美合作所现属国防部第二厅情报厅,厅长郑介民。在局中膳。膳后遇胡子腾,从香港来,上次别后已十年不见。
(贵州的青岩、遵义、湄潭和永兴,值得每个浙大人一生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的地方。以上文字系由贵州浙大校友雨仁每天读译自《竺可桢全集》之1940~1946年,一天一篇,持续七年,新鲜读译,与您分享,“穿越”西迁,见证校长在贵州抗战办学七年的每一天,感悟求是精神,弘扬西迁文化。误读与错漏,在所难免,敬请阅读原著。更多连载见~
http://blog.sina.com.cn/xiqianqi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