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亚敏
2019年底,由民营企业家杨浩投资5000多万元打造的中华瑶祖故里大观园在大坪乡辉煌村正式开园。在开园系列庆典活动中,由湖北省音乐家协会会员、本土作曲家黎评历时两年创作而成的大型歌舞晚会《汉瑶千古情》是活动的主题和文化亮点。作为嘉宾应邀观摩《汉瑶千古情》之后,在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情景完整,环环相扣。歌舞晚会共分《莫徭出世》《莫徭生根》《这山望见那山高》《采药瑶娘》《古瑶狩猎舞》《古瑶长鼓舞》《古瑶十盏酒》《古瑶拍手舞》《龙窖山情歌》《瑶女哭嫁》《今朝是归期》《汉瑶千古情》等共12个曲目,喻指瑶族“十二姓”各自独特而又紧密相融的生活情景。晚会在震撼的鼓声中拉开序幕,继而是悲壮的牛角号声……
山头上,一莫徭女子对着苍穹呐喊,古老的音乐恍如隔世,在诉说、在赞美、在激荡、在叙述……急促、跌宕的音乐声中,舞台到处都是呐喊、打斗的声音和场面。南夷人长途跋涉过长江、筚路蓝缕来到龙头山上,繁衍生息、安居乐业。
此时,瑶族的共同体——莫徭形成…...纯粹的古瑶情歌,男女对唱中,体现出瑶族同胞幸福、安宁的生活画面。药姑山上李氏三姐妹终年采药居洞穴、饮山泉、尝百草、裹树皮、野味充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善于守猎的瑶民,以诱捕、设陷阱、张网、设套、设铁夹、伏击等方法,过着日复一日的原始生活。
逢年过节,舞者身穿节日盛装,腰扎红绸,脚裹白色绑带,一米多长的长鼓,舞姿优美奇特。“三关酒”是主人用来迎接客人的见面礼,每一道酒关客人们都需要喝下两杯酒,过了三道关之后,才可以到宴席边和主人一起享受美酒佳肴。
古瑶族拍手舞以拍手、拍脚、拍肩、拍背等动作为主,辅以蹦跳、腾越,表现节日的欢乐和喜庆的愉悦。瑶族情歌大胆而炽热,坦白而真挚。他们放飞自己的情感,直接发出爱的声音。自由酣畅、任意发挥、活泼生动、野趣自然。
结婚原本是人的一生中最美好最值得喜庆的日子,而瑶族却有一种婚庆习俗——女儿出嫁时却要哭得昏天黑地。
翻开厚重的历史,凝视着龙窖山中的垒石屋、垒石窖、垒石井、垒石渠、垒石埂梯田、垒石路、垒石哨所、垒石墓、垒石庙,以及祭祀台、古栈道等瑶族遗迹。千百年来,战乱迁徙,瑶族同胞迷失了回家的路……
近年来,随着通城古徭文化的发掘,全国各地瑶胞纷纷前来寻根问祖,寻根文化逐步兴起。一幕一幕,完美演绎出了古瑶民从扎根到迁徒的生动画卷。
二、文化独特,个性鲜明。斗转星移、人去物非,然而,湮不灭的是文化,割不断的是亲情。龙头山每年都要迎接一拨又一拨从远方归来的瑶胞后裔。
2017年,咸宁市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古瑶文化之乡”,通城县为“中国古瑶文化传承展示基地”。 古瑶文化成为了通城一张亮丽的地域文化名片。整台晚会定位于“古瑶”,着力于描写莫徭在通城生根、变迁和退让,有史可查、有据可依。而音乐风格以民间文艺为主,结合龙窖山人的生活和本土山歌、戏曲、小调以及瑶族音乐元素,借助朴素的想象,大胆嫁接、科学突破,形成一种“不自觉的艺术形象”。这种形象不可以解释,只能用心去领会。因为这是一次人文理念的尝试,重点突出“古瑶”风格,与现代瑶族虽形离而神合。
三、民间音乐,地方原声。瑶人无事不成歌,瑶山无处不有歌。每年十月十六盘王节,瑶族男女欢聚一堂,歌舞祭祀,欢度节日,鼎盛时可达六、七日不散。 “瑶歌夜市”。由于瑶歌欣赏跟参与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很强的自娱性,群众喜闻乐见。
通城古瑶音乐,对黎评来说是一个情结,一个音乐家的乡愁情结。既然扎下根,肥沃的土壤一定能使音乐开出美丽的花朵。对古瑶音乐斑驳的记忆,原本就是一幅历史的长卷。就算你在天涯海角,母亲的那双手,都是你最温暖的归宿。
《汉瑶千古情》本身就是一个传奇,一个千年古瑶与艺术的对话。
也是一种灵魂,牵动的不光是谱表和音符,更是家乡发展的不朽精神!
因此,这台晚会音乐不仅乡土气息浓厚,地域特色突出,音乐个性鲜明,原生态的风格贯穿始终。以民族五声调式为基础,巧妙揉合交响音乐以保证演出效果。熟悉而又优美的旋律,既能登大雅之堂,也能在田头地边唱上一曲。
从高昂的呐喊,到空旷的呼唤,时而激情澎湃、荡气回肠;时而如泣如诉、直逼心扉。耐人寻味,不绝于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