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刘邦项羽都是英雄豪杰,但是刘邦能用人而胜,项羽不能用人而败,从《史记》的事情和两个人《大风》《垓下》作品中的区别来论一下。敬邀各位转发关注,感谢支持!
前面文言,后面白话,白话未逐字翻译。
读汉史两则(文言)
刘项曹袁
人之立事,所欲为者甚大,则所能容者亦多。雍齿为刘邦守丰,而私不善之,故举丰降魏;后刘邦强,齿复来投,立功多。刘邦恶其反复,时时欲杀之。及天下初定,诸臣争功不决,刘邦亟封雍齿以示不私,竟安诸臣之心。张绣于宛城,降而复叛,逐曹操于野,杀其子与将,使几不得归。待北方诸侯继灭,张绣小弱,便复降曹。曹操亲置酒,又以女妻之,遂并张绣之众以拒袁绍。雍齿、张绣,皆先叛而后封侯,终一世未受责以前怨,足知刘邦、曹操之能容。
项羽、袁绍亦一时之杰,每自负意气而终不成事。范增之辅梁、羽,楚之决胜,多其筹策,因间而被疑,与羽稍不和,即身弃权丧,疽发而亡;田丰谋比二荀而好直言,每画计,无遗策,竟以此死。究刘、项、曹、袁之成败,当观雍、范、张、田之始终,然后知项、袁之不胜,能不如是?
《大风》、《垓下》
《大风》、《垓下》,尽人杰之气。项羽举楚众,援赵而攻秦,破舟、釜,赢三日粮以示不归,与秦持于巨鹿。楚人皆呼,壮气中发,遂大破秦,虏王离、降章邯,坑秦卒二十余万,乃入咸阳。诸侯惮楚威,皆膝行而请服。当此之时,羽灭秦而杀义帝,封诸侯而自立霸王,以为天下之事皆决于己,乃杀贤人,逐谋臣,虽范增、陈平、韩信不能用。贤能之士多背楚而与汉。汉遂强,楚遂弱。至于兵寡食尽,困于韩信,无一士可与共筹策,惟拥姬泣马而歌《垓下》,其辞先激烈而后哀怆,正其平生之事。观“力拔山兮”一语,盖羽之能,已人之极,然欲举一人之力服天下,以至孤危,身死军败而不能寤,犹自哀矜其勇力,岂非智勇绝人而气识寻常者?观高祖“安得猛士”之辞,颇有驱使英雄之志,此真气度。
读汉史两则(白话)
刘项曹袁
人要立事,想做的事越大,那么度量也应当越大。雍齿曾经为刘邦守丰,但是心里并不喜欢刘邦,所以投降了魏;后来刘邦实力强大,雍齿便又来投靠刘邦,立了许多功劳。刘邦厌恶雍齿的反复,常常想杀了雍齿。等到刘邦平定天下,大臣们争功,刘邦赶快将雍齿封侯,表示自己没有私心,不会因为私怨不封功臣,最终使大臣们安心。张绣在宛城,投降曹操又立即反叛,追击曹操,并杀了曹操的儿子和大将。等到北方的诸侯相继灭亡,张绣势力小弱,便再次投降曹操。曹操亲自置酒欢迎,并把女儿嫁给张绣,于是吞并了张绣的势力来对抗袁绍。雍齿、张绣,都是先叛而后封侯,一生没有受到刘邦曹操的报复。足以看出刘邦、曹操有容人之量。
项羽、袁绍也是一时豪杰,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但是最终没有成功。范增辅佐项梁项羽,楚能够打胜仗,很多都是范增出谋划策。然而范增因为离间而被怀疑。与项羽稍不和,就被项羽弃用,最终病死;田丰的智谋是荀彧荀攸级别的,可以说算无遗策,然后最终田丰因为所言正确而被杀死。如果要考究刘、项、曹、袁的成败,看看雍、范、张、田的作为和下场,然后知道项羽、袁绍能不输么?
《大风》、《垓下》
《大风》、《垓下》,尽显豪杰的气质。项羽用楚兵,援赵而攻秦,破釜沉舟,表示不归,与秦在巨鹿相持。楚人大破秦,虏王离、降章邯,坑杀二十余万秦卒,进入咸阳。诸侯当时都害怕楚。在这个时候,项羽灭了秦然后杀死义帝,封诸侯而自立霸王,以为天下之事都由自己决定,于是杀贤人,逐谋臣,即使是范增、陈平、韩信这样的良才都不能好好任用。很多人才都背叛楚国而归了汉。汉于是渐渐强大,而楚渐渐衰弱。以至于项羽兵寡食尽,被韩信十面埋伏而围困,再没有谋士可以共同筹划,只能对着虞姬和乌骓歌《垓下》,《垓下》的言辞先激烈而后哀怆,正符合项羽一生先完成伟大的功业而最终被击败一样。“力拔山兮”一句来看,项羽的才能已经达到了无人能超过的地步。然而他想用一人的才智勇力征服天下,以至于失败,最终也没能领悟自己为何而败,还悲伤其能力无人能及,是天使自己灭亡。项羽大概就是智勇绝人但是气识寻常。汉高祖《大风》中有“安得猛士”之辞,颇有驱使任用英雄才士的志向,这是真正的气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