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碧燕在《买基金为自己加薪》一书中,提出了“达到停利点,及时赎回,并滚入在投资”的观点,当然明确了要及时赎回,并没有明确止盈点是多少。
止盈再定投,真的能够实现更高收益吗?
当然了,这种问题最好还是用数据来说话,而不应该是模棱两可的一个准则,或者是一个口号。我们先建立一个简单的回测模型:止盈点为30%,即当定投的盈利达到30%后,立马赎回,并开始新一轮的定投。
定投模型
定投规则:每月定投一次,盈利达到30%即止盈,然后开始新一轮定投
定投时间:每月23日,未开市往后顺延
定投金额:每月定投1000元
定投标的:50ETF
肖老师在书中告诉我们,达到止盈点后,要及时赎回,兑换收益,并将获利金额滚入再投资,这样才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止盈再定投的结果是怎样的呢?真如肖老师书中所说的吗?
我只能说,你想多了。
从05年开始定投至17年,开展了150期定投,期间有3次达到30%的止盈点,前后共4轮。不赎回的绝对收益为62.74%,而止盈再定投的绝对收益却是27.76%,这两者的收益相差2倍有余。
收益相差这么多,是止盈点定的过高吗?那就把止盈点重新设置为20%和15%,我们再来看一下他们的收益情况。
止盈点为20%的再定投收益为25.22%,其中止盈了7次,收益与未止盈定投相差2倍还要多,而止盈点为15%时,其收益为23.88%,共赎回8次,与未止盈定投的收益相差近3倍,而且比止盈点为20%的收益还要低。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8154/e3ff905a1af7414d.png)
是止盈点设置过低了吗?那就再将止盈点重新设置为50%和100%。回测的结果也是非常的出人意料,止盈再定投的收益仍然没有跟上未止盈的水平,而且差距也是不小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8154/88c7f456aad48e01.png)
止盈点设置为50%时,期间有3次赎回,最终收益为55.5%,与未止盈定投相差7%;而止盈点位100%时,有1次赎回,收益下降为33.55%,与未止盈定投收益相差近1倍。
回测结果怎么和会与我们以往所认为的不一样呢?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我们以30%止盈再定投作为案例来说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8154/86feaa8c65b7a56d.png)
从05年2月开始定投,到06年10月23日第一次达到30%的止盈,此时的收益为32.35%,刚好止盈在了牛市的起点,06年以前定投的份额完美的错过了后期的牛市;
赎回后,开始了第二轮定投,赶上了牛市的前半段,成本越投越高,在07年4月达到30%止盈点,收益为35.31%;
第三轮从牛市的高潮开始,成为了牛市名副其实的接盘者,可想而知成本有多高,其后经历了08年的暴跌,09年的小牛市,10年到14年4年的超级大熊市,直到15年大牛市的到来,才再次达到30%的止盈点,此时的收益为30.26%,不幸的是依然止盈在了牛市的前半段,前期定投的份额错过了牛市最肥美的阶段;
第四轮定投,依然是在牛市高潮开始的,成本越投越高,并经历了15年后半年的大熊市,直到现在,仍然还在定投途中,没有达到30%的止盈点,这一轮的定投估计也要等到下一轮牛市才能止盈了。
从上面的定投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止盈再定投收益低的原因。
1.在牛市的前半段就止盈,前期积累的份额无法享受牛市的后半段,无法实现收益的最大化。
2.新一轮的定投在牛市的高潮开始,成本越投越高,从而降低了整体的收益。
止盈再定投的规则非常的机械,无法实现收益最大化,而且新一轮的成本会越投越高,要想实现更高的收益,需要搭配其他策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