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这首诗是200多年前,嘉道时期著名学者龚自珍针对当时中国人才极度匮乏所发出的感叹。
然而在封建社会,希望皇帝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简直是奢望。
为什么呢?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
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
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貌似现在的公务员系统亦是如此
可是,在汉代就出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异类皇帝---汉武帝。
我们从汉武帝颁布的选拔社会人才的诏书《武帝求茂才异等诏》可以管窥一二。
茂才西汉称秀才,东汉避汉光武帝刘秀之讳改称茂才,又常称作“茂才异等”。在西汉属特举科目,汉光武帝时改为岁举。茂才的选拔之是对于有特异才能和有非常之功的低级官吏的提拔。
原文如下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夫泛驾之马,跅弛之士,亦在御之而已。其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为将相及使绝国者。
这个诏书是什么意思呢?
即:要建立不同一般的事业,必须依靠特殊的人才。有的马奔跑踢人,却能行千里;有的人受到世俗讥讽,却能建立功名。这些不受驾驭的马和放纵不羁的人,也在于如何驾驭他们罢了。我命令:各州各郡要发现官吏和百姓中那些有优秀才能,超群出众,可担任将相及出使远方的人才。
这篇诏书文字精炼,表现了大汉恢宏的风范和招揽贤良之急切,其爱才的胸襟令人景仰。汉武帝选人标准,不拘一格选人才,对人才也不求全责备,只要是千里马,偶尔踢人也无妨。
汉武帝不仅在治国方面.用人惟才是举、不拘一格,就连他自己的皇后亦是如此,他的皇后卫子夫是从奴婢中选拔出来的。
汉武帝用人标准是惟才是举。正因如此,汉武帝时人才济济。
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
汉武帝能有如此成就,肯定是与他的用人方针离不开。
如果龚自珍生在汉代,他不会发出“不拘一格降人才”遗憾的感叹,而“不拘一格降人才”肯定是对汉武帝的赞美。
龚自珍在200年前对于人才“不拘一格”的认识,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芒,而汉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行为更值得我们去实践。
“不拘一格降人才”翻译成现代语言,不是对有才能的人要包容及理解,不能苛求完美吗?
可能我们每个人不一定都会做官,会担任管理岗位,但我们基本上都会有家庭,如果我们管理自己的家庭时,也“不拘一格降人才”,家庭不是就更和谐吗?
推荐 来自2000多年前的招聘启事(对比看看汉高祖刘邦的用人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