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透过“新精英”打开了一扇门,走出小巷思维,进入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一年前,如果你问我,我做什么,我会说,“老师”而且对于政治、心理教师还有些纠结。说自己政治教师吧,我心理学出身;说自己心理教师吧,我享受着政治带给我的荣光……如今,你再问我,我会回答“目前我有3个标签:有个性有情怀的教师;生涯咨询师;学习探索者……未来我有多少个标签我也不清楚,相信我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一年中,我发生了什么变化?
走进了神奇的生涯课堂,加入了充满魔性的拆书帮,认识了一群爱学习、爱思考的圈外朋友……

年末岁尾,致敬一下我圈外的朋友们:
生涯,让我们一起成长
年初,我去北京学习了新精英的基础班,当时的我,带着工作中的困惑,带回来的是对自我成长的期许。3天的课程,高密度的学习,以及每日往返京津两地,从起初的兴奋期待到最后的懵懵懂懂,很多时候会游离在课堂之外。课堂中,我遇到了很大咖:高校教师、公司高管、职场小白……对比我一个体制内的中学教师,我是小白中的小白,很多时候他们思维的敏捷度,让我觉得自己就是个“傻子”。
Nancy是和我在同一小组的20多岁的小妹妹,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当时她在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思维敏捷、喜欢和人交往,和她交流你觉得能汲取很多能量。我们一起进行“非正式评估”对于彼此的代码进行一一分析。没想到课程结束后,她跳槽到了央企做HR,开办了自己的公众号,持续输出,从她身上你对90后有了全新的认识。
晓莉是我在基础班认识的,但当时并没有什么交流,后来线下支持晓莉参加“创客营”,再后来7月在实战班有了更深的交流。晓莉是内蒙古一名高校教师,做行政,可想而知,这是在学校最不讨喜的工作,在学校接触不到学生,是何等无奈。晓莉很阳光、很积极、很有人缘。不论是基础班还是实战班,她都能快吸引到老师、同仁的眼球。我想这就是晓莉身上的大S特质,在发光。同属于体制,有着同样的烦恼,但我们又在另一条道路上前行着。如今晓莉在不断前进,看到她的朋友圈,看到她的行动,也会在激励着我不断成长。

7月,加入了实战班课程,相比基础班。我喜欢实战班的氛围。不论是课堂的整体状态、课下的频繁互动,还是国王与天使的游戏,你都能感到暖暖的动能,这也许就是咨询本身带给人们的魅力。在课程中,我认识了一批志同道合,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们:
小雪,北大出身,留英硕士。没有认识她之前,我觉得这一辈子能和北大才子才女们交流的机会几乎为零。课堂采用随机轮换小组制,在课程最后一天的分组中,小雪说,“咱俩没在过一个小组吧?”就这样,我们成为了一个小组的partner。在GREEN模型的练习中,我们一起畅想着未来的生涯咨询历程,在课后我们一点点把纸上的计划成为现实。小雪,很亲切,有思想,行动力超强。这周,收到了小雪全英文写的圣诞邮件,看到了小雪一年的成长,我的这篇文章灵感也来源于她的这封信。
梁姐,身居上海,法学出身,30几岁时就做到了HRD。逻辑思考力超强,她在分析案例时,带着独到的结构思考力,能一下看到背后的价值。在课堂中,跟梁姐在一个组有2次,但交流都不多;课堂后,我们在微信中频频互动,沟通案例、交流学习状态。梁姐的好几篇文章都在网上点击率破十万,几个很实在的小故事串联在一起,打到你的心坎里。这不只是对人生的历练,更多来自于对生活的思考。
在生涯场,我还认识了很多小伙伴:我的国王小可爱,性格直爽、深度思考的川妹子何爱;和我一样有情怀的高校教师吕波老师;爱学习爱上课,“上课减压”的赵茹;看似放荡不羁,实则暖男一枚的老乡李伟;曾受困于体制,现在在“有意思”成长的亚琛……
除此之外,我还和很多大咖教师交流:玩转霍兰德的春雨老师;可爱的海英老师;睿智的杜坚老师;行动力、思考力超强的舒淇老师;女神范儿十足的陈璐老师……
生涯,让我与大咖成长;生涯,让我找到了自己……

拆书,富有魔性的技能
3月,第一次走进拆书课,原来拆书是和一群小伙伴复盘、计划自己;
6月,加入了RIA训练营,21天,每天在想到底什么叫做I和A;
7月,正式加入拆书帮,第一次以拆书家的身份和别人分享一则片段后,大约10点到家,但那晚几乎没睡,才知道原来“拆书有毒”、“魔性太强”
“师父”这个词,你觉得离当今社会很远吗?!现在哪还有师父,即便有,很多形同虚设。在拆书帮,师父是实实在在的存在!我的师父王辰,医院行政,生涯同仁。当初想和师父一起拆遍“生涯书籍”。结果,随着拆书技能的难度系数加大,这个成为小小的奢望,不过现在想等3级时一定要拆生涯的书。你是不是觉得医院只有医生忙,行政能有多忙?!我在师父身上知道医院的行政比医生还忙。每每等到师父的反馈大约都在凌晨,很多时候,我都不好意思打扰他,但他总是很耐心的和我讲解技能。师父比我小6岁,但对于拆书很严格,每次我看到师父的回复邮件,心头不是一紧。我有一个月没拆了,估计马上要收到师父的催拆信了,放心,马上拆起来。
如果说生涯的伙伴,靠线上交流,多了些回味;拆书的同仁更多是线下互动,为了一个技能,反复推敲。这真是个自律又他律的组织,你真正走进它,才能感受到魔性的魅力。在这里,无论在工作哪一行,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拆书家。在这里,我认识了读书小达人美小护红彧;思维结构力超强的力珩;暖心的熊熊……
拆书,不只是兴趣,更需要能力和价值的体现。
2018年
我的目光不限于工作、家庭,多了一份个人成长。
我的边界在不断扩大,最近总在想如果早10年我认识他们,也许我会有更多可能。
成长,从来没有太晚的开始,只要你已经开始!
感谢2018年陪伴我成长的朋友们。
希望在2018年,我也曾经在某个时刻助力了你的成长!
我是一名有个性有情怀的教师;生涯咨询师;学习探索者
希望用我的正能量唤醒一个生命对自我的探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