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偷自行车的人》:电影与现实之间隔着多远的距离?

《偷自行车的人》:电影与现实之间隔着多远的距离?

作者: 佚詺 | 来源:发表于2018-04-30 14:34 被阅读0次

    文丨佚詺

    这可能是我反复观看次数最多的一部电影。

    《偷自行车的人》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经典之作,首次上映于1948年,影史上不朽的经典。我并不知道这部电影在影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这是都是在写这些文字的时候现查的。只是它给我带来的触动是丝毫不假的。

    电影没有什么曲折离奇的情节,描绘的只是一种极为真实的生活状态。

    二战后的罗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处都是贫困失业的人群。已经失业两年的主人公安东尼奥·里奇,终于等来了一份张贴海报的工作,但这份工作需要自己有一辆自行车。回到家,妻子玛丽亚当掉了家里所有的床单,包括还在床上铺着的,凑够钱,赎回了早前当掉的自行车。

    眼看着生活就要一步步好起来的时候,里奇却在第一天刚刚上班自行车就被偷走了。里奇找到朋友求援,带着大儿子在自行车市场四处找寻。始终一无所获,陷入绝望的里奇在街边看到了一辆无人看管的自行车,经过一番内心斗争之后,决定偷走自行车,骑上自行车还没跑多远就被当场抓获。

    这部电影好看吗?当然是不好看的,它就像生活本身一样苦涩。

    为什么这些经典的艺术作品都是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高傲,冷漠,严肃。难道就不能把娱乐和艺术结合起来吗?难道真正的艺术不应该给人带来享受吗?

    抱着这样的信念我一直在寻找。原来这样的艺术的确是存在的,那就是生活本身,只有生活本身才是最伟大的艺术。智慧与勇气我们只能从生活本身中获得。所谓艺术都是对生活简单的思考,拙劣的模仿。越优秀的艺术越是能够接近生活的本质——智慧与勇气,原谅与和解。

    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低于生活。

    每个人都把自己眼界的极限当作生活的极限,可是生活的全貌,我们根本不曾了解。艺术是生活的使用手册,我们通过艺术认识生活的本质与真相。艺术家不能在自己的作品加入各种各样的奇闻轶事,而那正是娱乐的关键所在,我们知道这些东西跟我们的生活无关,可以隔着一段安全的距离哈哈大笑,看过之后就将其抛之脑后,这只是一种逃避。然而我们不能逃避。我们必须直面生活中的一切,尤其是其中的苦难,寻找其背后的根本原因。

    不能欣赏艺术的人其实是幸福的,他们的生活简单而快乐。

    倘若你曾为了一个美好的梦想而拼尽全力,与社会,与命运抗争,就会轻易的感觉到这部电影背后的份量。

    里奇寻找自行车是人们追寻美好生活的一个缩影,一面镜子。

    导演以完美的镜头语言,细腻地刻画了瑞奇带着大儿子在寻找自行车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以及变化。但是我并不想对此做过多的拆解分析,那将是文字的遗憾,更是电影的遗憾。

    电影的力量还是要从电影本身中获取。

    瑞奇用尽一切办法,还是毫无进展的时候,他的理智一点点崩溃,竟想到了之前层取笑过的神婆,无助的时刻似乎只好从虚无缥缈的神灵处寻找慰藉。那似乎也是一种希望。

    希望永远不能放弃,是吗?无论它看起来有多么荒谬。此时我们似乎也不知道该怎样劝说瑞奇放弃这种荒谬的慰藉,恢复一些理智。我想,这应该是每个人为了目标而努力的人都会经历过的一个时刻。

    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一面镜子,它让我们能够以一种理智的态度审视、反思自己的生活,而不必受到当时混乱情绪的影响。

    有趣的是,从神婆那里出来,竟恰好在路上碰到了偷车贼,双方都带着警惕的目光打量着对方,偷车贼慢慢走到一个街口撒腿就跑,瑞奇赶紧追上去。一路追到了偷车贼的家里,非但没有找回自己的自行车,还被偷车贼的邻居团团围住推搡指责。即使叫来了警察也无济于事,偷车贼的家里找不到他的自行车,证据不足无法指控。情绪激愤的里奇还差点让自己锒铛入狱。

    找回自行车的希望彻底破灭。

    回到公交站后看到了一辆无人看管的自行车,里奇的内心反复斗争之后决定以牙还牙,偷走这辆自行车。里奇支走了大儿子,来到自行车前犹豫了片刻之后,骑上车子就跑,被车主发现,没跑多远就被路上的人抓住。

    这是影片的点睛之笔,如果前面的内容算是佳作的话,最后这一刻把电影升华成了经典。

    回想起里奇一家在得到工作后幸福快乐,我甚至有那么一刻,希望瑞奇能够成功偷走自行车。

    原来一直所痛恨的偷车贼竟然就是里奇自己,在故事一开始我痛恨一个偷车贼,到了片尾却同情一个偷车贼。曾经那些你最痛恨的人,到了最后你却变成了他们。

    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公平?

    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电影最后向我们抛出了一个人类永恒的迷惑:

    “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曾经的受害者变成了施害者,我们曾经追求追求一份美好的梦想,而被残酷的现实打垮,转眼之间,我们就变成了“现实”的帮凶,摧残着新一代人的单纯梦想,还要说都是为了他们好。

    一个似乎是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生活就是这样。面对这样的结局我们似乎只有沉默。

    就是这样了吗?

    被偷的人看着哭泣的孩子,选择放过了里奇,并说道,“给你孩子做个榜样”。

    电影把这样的现实记录下来,不是为了让我们屈服,而是让我们反思,寻找这一永无止境的恶性循环的缺口。

    让我们把进度条拖到最开始,再认认真真地看一遍,看看这一切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又该在何时结束。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足够的勇气,足够的时间向人世无涯的苦难宣战,而且我们一定会取得最终的胜利。

    生活是这样的,但它不应该是这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偷自行车的人》:电影与现实之间隔着多远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swzl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