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闹铃还没响不到六点就醒了,现在早已是习惯了这个点醒来,只要是晚上睡得早第二天生物钟就会自动醒。
早睡早起果然是精神百倍,晚上睡得晚早上闹铃响的时候还是迷迷糊糊,头晕目眩,整个一副根本起不了的状态,而早睡则第二天很早就能醒来,还是精神头十足那种,神清气爽的,这种感觉特别舒服。但人就是这样,是个矛盾体,明知道早睡早起好处多多,可就是做不到。晚上躺在床上抱着手机就是不愿撒手,要说有多么重要的事情也不是,也就是浏览一些咨询,尽管这些消息和自己关系并不大,但尽管如此也是恋恋不舍。
以后要减少晚上睡前玩手机时间,一来睡前玩手机容易使大脑兴奋,影响睡眠,你会发现,晚上睡前越玩手机越没有睡意,严重者甚至会导致失眠,而如果将玩手机改为看纸质书,那么很快困意就会席卷而来,不多久就会昏昏欲睡,这种感觉特别好,但贵在坚持。哪怕每天坚持睡前阅读十五分钟,长期下来也是一个不小的改变。
古人讲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按自然规律做事,既健康又经济实惠。那个时候没有电,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开始睡觉,也省下了燃灯的费用,而且对于穷人家来说本身燃灯就是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趁着白天把所有能做的事情做完,等到天黑了就开始睡觉,不仅效率高而且还养生。
而反观我们现代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加班加点是常态,而且很多事情白天根本没有时间去做,全靠晚上,比如聚餐,再比如健身。明明下班回家后该是放松的时间,可偏偏这个时候现代人最忙:男人在外搞应酬,女人健身,尤其是公园里,晚上广场舞无处不在,就连路边摊也是晚上最忙,仿佛晚上才是人们活跃的时间。而孩子们呢?晚上写不完的作业,各行各业,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越睡越晚,整个社会呈现出病态发展态势,令人堪忧,早已与古人倡导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背道而驰。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古人之所以总结出这么个道理并非完全是出于经济考虑,而是有实实在在的道理的,我们人类的休养生息必须跟着大自然走才能身强体壮。我们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现在的我正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睡前亲子共读十五到二十分钟,既有助于改善睡眠又促进亲子关系,一举两得。虽然小朋友的书籍在大人看来很幼稚,但其中蕴含的大道理是老少皆能受益的,毕竟童书本就是大人们写给孩子的,其中的观点和道理也都是从大人的角度出发去教育孩子的。
早睡早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