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没生孩子之前,生孩子是一道大槛儿;
生过孩子之后,生孩子容易带孩子难。
怀胎十月,从前期孕吐到后期腰酸背疼睡不着觉,你以为人生已经很是艰难,十个月的漫长道路越走越望不到头,身边的人却都一副过来人的姿态劝诫你,等生出来你就知道了。
他们都说,生出来后你恨不得把孩子塞回去。
那个时候,你不懂,你说怎么可能。
肚子里再怎么难受,也看不见摸不着啊。
生出来再怎么累,那起码有血有肉有胳膊有腿,一个鲜活的小生命摆在面前,谁能不喜欢呀。
于是在你终于熬过四十周孕期步入产房那一刻,你开始憧憬着,几个小时候自己荣升人母的样子。
于是你想着,什么顺产,剖腹产,撕裂,侧切... ...统统拿上来,只为自己期待了近一年的那一刻。
终于听到了小孩子呱呱坠地的那一声哭叫,感觉革命已经走向了胜利,使命完成了,人生圆满了,死而无憾你了。
在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几个白天或夜晚,你的身边开始被前来祝贺的亲友、鲜花、礼物所包围,耳边也充斥着“恭喜你当妈妈了呀!”“亲爱的,你简直是英雄!”“老婆,你辛苦了!”诸如此类的溢美之词。
那架势仿佛七八十大寿一般,尽管离你还早着呢。
2
可当生产成功的喜讯慢慢淡去后,你开始琢磨一个问题,“怎么才能把孩儿塞回去?”
当同龄的小伙伴们在外游山玩水好不潇洒时,你只能憋在温室里抱着孩子刷手机;
这边说着今天去哪哪哪烧烤火锅嗨皮了,那边开始计划着马上到来的小长假该订机票了;
比你年长还在享受着独身主义,比你年幼的嘴边讨论的是毕业工作谈恋爱,于是你低头看看怀里的娃,居然有点怀疑人生;
当夜深人静半夜枕边的那位队友呼呼打鼾时,你却不得不睁开惺忪的睡眼火速跑到小床边抱起啼哭夜醒的小崽子,还要迷迷糊糊中给人家喂奶、拍嗝、换纸尿裤;
等大全套都完事终于可以躺下了,你发现早已困意全无,只能望着凌晨三点钟的天花板数羊;
当你历经无数个不分昼夜的24小时日日月月,终于把孩子熬得稍微大点了,你发现他不再局限于一起依偎在床头的陪伴;
他挥舞着小手,有了自己的主见,开始想这里跑那里抓,尽管还不会用语言明确的表达,绞尽脑汁想搞明白他的意思的你,是真真确确的一刻也不得闲;
3
我们总是期待着孩子的下一个成长节点,可我们好像从不满足。
五个月前,葡萄干满月了。
看着只能干瞪着两个大眼睛滴溜溜转的大儿子,我自言自语道:“什么时候你能主动笑一笑呢?” 心想着,不用别的,哪怕你能有意识的笑一笑,对妈妈的逗玩有一点反应,那对我也是莫大的鼓励啊,起码好过现在我一个人自说自话没人搭理呀;
三个月前,葡萄干会笑了。
可沉浸于这个人生一大进步没多久,我又开始期待:“什么时候你能学会抬头呀?” 琢磨着,现在宝宝抬个头都这么艰难,吭哧吭哧好不容易把自己的大脑袋举起来了,坚持不了几秒钟又倒下去了,等到宝宝会控制自己前后左右转头了,你就会发现这大千世界多么丰富多彩了;
一个月前,葡萄干会翻身了。
翻得不是很流利,但起码可以自己实现位置移动了;尽管翻过来后有一只小胳膊,总是卡在胸前抽不出来,老母亲我仍然看的差点泪流满面;可是我又开始憧憬着:“什么时候你能会坐会爬会走会叫一声妈妈啊?”
前天跟葡萄干姥爷闲聊突然讲到这个,猛地意识到之前自己只是期待着孩子跟自己可以互动就够了,现在居然开始感慨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姥爷笑着说:“按照你这个节奏,会叫妈妈了你就盼着会走路,会走路了你就盼着上幼儿园,上幼儿园了你又盼着上小学,上完学毕业了你就老了... ...”
4
人们总说,现在辛苦一点,等孩子长大就好了。
而我们理想的生活是这样子的:
“孩子长大后不再需要家长,我们终于可以恢复阔别了二十多年的二人世界,那单纯而又不被打扰的日子,想睡多晚睡多晚,爱看什么电视看什么,开着小车约上三五好友来个说走就走的自驾游,再也不用担心晚上孩子要睡觉而早早结束晚上的大餐时间,再也不用想着今天辅导作业明天带出去跑风的种种安排。”
简简单单,就两个人,多好啊。
于是我们开始熬,开始等,一年两年三年四年,十年二十年,终于有一天孩子长大了,我们也老了,然后我们神奇的发现:
不论过了多少年,在父母眼里,孩子始终是孩子;
诸如“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这样的假设,其实都是骗人的。
如果你觉得孩子是个累赘,耽误了你的人生,并憧憬着孩子长大后再开始自己的美好生活,对不起你想错了,那是不可能的;
你会发现,孩子小时有小时的烦恼,大了也有大了的操心。儿时把屎把尿吃喝拉撒,大了你还要去催婚催嫁催生催育。
看似儿女已经成人,不再需要父母的照顾;其实当爸妈的,只是操劳的范围换了一下而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日为母,恭喜你,一辈子你跟孩子都脱不了干系了。
既然如此,我们何不换一种逻辑,不再去奢望未来孩子成人之后如何如何,而是珍惜眼下每一天与宝宝共同成长的时光。想一想,我们又能拥有孩子多少年呢?
孩子学习爬坐起走,我们也学习如何更好的为人父母;
孩子认识身边的人与事物,我们也学习从全新的视角重新认识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世界。
生下一个孩子,绝对不等同于我们就是合格的父母;养大一个孩子,从来不会跟教育一个好孩子划等号。
《圣经》上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与大家共勉:
“一天的忧虑一天当就够了。”
我们需要的,仅仅是珍惜当下,孩子每一份实实在在的成长,都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经历;至于那些成长道路上的疲惫、劳累、操劳,都是每一个家庭的必经之路;
既然躲也躲不过,何不正视这五味俱全的生活?所谓既来之则安之,说的大抵就是这个道理了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