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向郑强校长学什么?不做精致利己主义者

向郑强校长学什么?不做精致利己主义者

作者: LEE_93a7 | 来源:发表于2018-09-29 21:21 被阅读0次

            今天上午看了一篇名为“2018亚洲教育论坛:郑强发表主题演讲”,其演讲主旨讲的是“大学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的重要性”。郑校长的观点和论述一往既往地充满真性情、坚持讲真话,看后很受教育和启发,于是果断转载了。

            他在演讲中讲到:“如果没有一所好大学,一个城市办再好的中学都是为其它地区服务。全社会都砸钱办最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结果过了20年,自己的‘好孩子’都送给别人了。”

            同时,他还讲到:“不要以为修了路就能致富,没有教育,路越修越穷。没有修之前,青壮年都在家里带孩子种田,路修好了以后全跑了。绿水青山是不会自动变成金山银山的,如果会的话,中国的农村西部早就富了,只有科技和教育才能把绿水青山变生金山银山。”

           这篇演讲内容不长,视角也比较单一,但其中观点和论述却是足够真诚、精彩的。下午看到贵州改革公众号以“语出惊人的‘网红校长’郑强:西部培养的孩子全到邻居家‘下蛋’了”为题进行了转载。这样的标题虽本身也有“语出惊人”,但不得不说也是比较切中郑校长演讲的内核的。同时,其排版和摘要也是较为齐整精当的,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来看看。

            贵州改革公众号载文有很多评论,以点赞、钦佩为主,但也不乏一些批评杂音。如皮皮歪呀评论:“贵州大学的贫困学生为什么早餐吃咸菜是因为食堂外包出去,大部分菜品价格是市场价,也对外销售,牛肉粉8块一碗,加了肉沫炒的菜一小盘4块,一天下来光是在食堂吃饭都要20,一个月600,对比其他高校2.5一个荤素搭配的菜,谁吃得起。”再如木头马评论:“贵大扣了我2年的生活补助。理由是我交了学费之后,大概个把月学费涨价了,没人通知我,第二年我按涨价的交,等毕业的时候去查钱,才发现被扣了,骗我补交学费,结果补交了依然没有打给我,当时郑强正好在贵大任职。”

            对批评杂音,我个人没有什么“好恶论”。如果真要说什么“好恶论”,个人倒觉得批评噪音的存在是一种好的必要的存在,唯有这样才会形成对立和反思,才有多元化、民主化,才可能不断至臻完善。至少也是因了这些批评噪音,才有了我这浅薄的思考和如流水账式的记录。

            就他演讲的观点和论述而言,我个人是持保留意见的。一是虽然符合现实特别是贵州等西部地区的现实,但也显得格局不够大,存在地方保护主义。二是人才流失确实很严重,但也没有严重到他说的那种地步。如朋友说,近年来,贵州在东部产业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实施了“雁归工程”“高端人才引进”“春晖行动”等人才工程,在加上生态优势(爽爽贵阳)、产业新优势(大数据产业)等,人才回流比例正在不断上升。三是教育、医疗资源分配严重失衡确实是存在,故绝对要对他的仗义执言致以敬意和感谢。四是一个地方建设有竞争力的大学很有必要,但这是不是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吸引人才的必然选择、或说普遍选择,对像铜仁这样条件较差的地方,依托本地及周边实体经济发展特色职业教育更为现实可取。

            就郑校长的做事做人原则而言,个人还是比较推崇的。当然,在现今这个社会,推崇一个人是要承担风险的,没准他第二天就在纪委通报、娱乐头条中,展示他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但就目前来看,郑校长的品质还是信得过的,是经得起检验的。只有心底无私无畏的人,才可能像他这样的不怕曝光(当然也看得出他也一定程度上喜欢上了“曝光”,至少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他“在23天内募捐1000万元”的能力),才可能像他这样敢于直言、敢于顶雷。拥有情怀、勇于践行并坚持始终的人,在精致利己主义充斥的现在,绝对是弥足珍贵的,绝对是应该推崇学习的。

             就整个社会的宏大叙事而言,个人客观上是渺小的,但个人发挥作用的大小却是主观上可努力的。郑校长本身就是一种正能量,讲真话、做实事、不妥协便就会有真价值,也就会有人生的真意义。评论中发出批评杂音的人,将贵大校园内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均怪罪于郑校长或许是求全责备、有失公允的,如果更要以此彻底否定他的贡献,就说明批评者缺乏最起码的理性,也说明了大学教育对于他个人是失败的。

            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首先,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会有一定的盲区,有疏失是客观的必然的。其次,个人所能掌握支配的资源有限,决定了他必须抓住主要矛盾,故难以面面俱到。最后,大学是培养独立人格、社会担当和公民意识的地方,当然这需要校方给予一定的宽容环境和顺畅渠道,但也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和主动争取,至少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现有的环境和渠道,进行合理的反映呼吁,所以也请自问一下,看到这些问题后,除了怯懦和抱怨,为了解决问题,你当时还做了什么?

            就此声明一下,我是在外省读的大学,没有在贵州大学读书的经历,虽然去过几次,但对具体问题的认识终究是粗浅的,所以以上可作“妄言”论。大学毕业后,我毫不犹豫选择回家乡就业发展。当时就是觉得家乡还不够好,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有人做,相对于发达地区而言,这对于个人人生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是更有益处的,同时也想着就近照顾父母,获得一种实实在在的归属感。所以可以坦率地讲,这只是一个既源于情感更基于利弊的个人选择,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人生抱负和价值正确。

            如马克思主义哲学述:“矛盾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这就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必须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处理矛盾。所以,当我们看到了问题特别是社会问题时,第一反应应该是思考如何解决以及我们自己该如何作为,而不是害怕自身利益受损而选择怯懦和抱怨,抱着不参与、不反抗、敢怒不敢言的心态过活。

            当然不在其位谋不了其政,但我们至少可以像郑校长这样始终坚持说真话、做实事、不妥协。或许我们的坚持很渺小,但正如总理对郑校长说的“中国的教授要是都像你这样有情怀,‘两个一百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向郑校长学习,向实事求是者学习,向务实担当者学习,不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以上,暂记,待思,共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向郑强校长学什么?不做精致利己主义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ab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