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家庭教育(婚姻亲子)
棍棒底下真的出秀才吗?| 研究:体罚对大脑的影响

棍棒底下真的出秀才吗?| 研究:体罚对大脑的影响

作者: 云香姐姐 | 来源:发表于2016-12-24 20:50 被阅读147次

家长进化论

说到大脑,我们想谈谈与大脑密切相关,家长们却很可能不知道的一点——体罚。

近些年的父母,普遍都开始反思体罚对孩子的心理伤害,可有多少父母能真正做到零体罚?又有多少家长,在体罚完孩子以后,一边在心中暗暗起誓绝不发生第二次,一边又在未来某个愤怒、烦躁的时刻抬起了巴掌?即使有的父母没有打过孩子,但有多少人能避免自己对孩子恶语相向?

别高估了自己在愤怒时的自控力,打孩子这件事,也并非只是中国人的传统。

2014年一项新浪教育的调查称,84%的家长承认打过孩子,88%受访者表示自己曾被父母打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的调查曾显示,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有超过70%的孩子最近被父母打过;而有90%的美国家长自陈有过打孩子的行为。

同时又有50%的美国女性和75%的美国男性认为,孩子有时候的确需要一次“good-hard spanking”(善意的体罚),因为说教解决不了的问题,打一顿才是快速、有效使孩子服从自己的管教方式。

我们都知道,体罚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不过,科学家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很多被人们归类为心理问题的疾病,其实都是由于大脑损伤而引起的。

只不过大脑损伤一般都难以用肉眼察觉,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就说明实际损伤已经存在很长时间。尤其对于孩子,如果在成长过程中出现持续的大脑损伤,那结果就是不可逆转、无可治愈的。

多国的研究都表明,长期体罚、语言暴力,会改变孩子大脑结构,从而引起智商下降(主要为儿童)、自控力减弱,并增加孩子攻击倾向、反社会人格、抑郁症、焦虑症、物质上瘾以及精神疾病的发生率。

在科学研究中,长期体罚被定义为“至少每月一次,持续三年以上,且体罚工具包括皮带、板状物等”。而体罚对孩子大脑的伤害,最明显的阶段在5-9岁,童年时期造成的大脑损伤,通常会在青春期显现出来。

你不知道的体罚后果

1)体罚降低智商

你也许知道,12岁以前都是儿童大脑的“黄金窗口期”此时大脑最敏感,也最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正面、负面影响。好环境、好信息造就聪明、灵活的大脑,坏环境、高压力则催生充斥负面信息的大脑突触。

加拿大Children's Hospital of Eastern Ontario in Ottawa研究发现,童年时期频繁的体罚,会导致孩子大脑前额叶中灰质的减少。

大脑灰质往往主导着人类的智力水平和学习能力,也包含感知能力、语言能力、肌肉控制能力、情绪控制能力和记忆功能。简而言之,灰质减少预示着智力降低、认知迟缓、感觉迟钝以及语言、记忆发展缓慢,因此与正常发育的孩子比起来,大脑灰质少的孩子自然会呈现出智商的落后。

很多针对大脑灰质量的研究发现,在经过MRI大脑扫描之后,那些期的虐待和忽视的孩子和青少年,大脑中灰质的量普遍少于家庭和谐温馨的孩子。

当我们家长因为孩子学习差、记忆差而恼羞成怒时,是否曾想到,也许正是因为自己习惯于用棍棒来催促孩子学习,导致了孩子大脑损伤,所以他的学习成绩才跟不上呢?

2)体罚削弱自控力、自我认知

大脑灰质是自控力的关键,而灰质所在的前额叶片,就是帮助你理性分析问题、做出正确决定,并在你冲动时帮你回归理智的部位。大脑灰质水平正常的孩子,权衡利弊、预想后果、控制行为的能力就强于灰质不足的孩子。

一项匹兹堡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哈佛大学的共同研究中,22个平均年龄14岁的女孩,和10个同龄男孩被邀请进入了大脑实验室,他们被要求听三段各自妈妈对他们的评价,评价分别是中性的、表扬的、批评的。

研究最后发现:孩子们对于妈妈负面的批评,表现出更强烈的情绪波动,但同时更弱的自控力和认知过程。

也就是说,当这些孩子听到自己被妈妈批评时,会有消极的情绪反应,而且他们理性思考的能力是减弱的,也并不能真正将批评的话听进大脑里去。而且更意外的是,这些孩子听到批评时,甚至失去了方向判断能力,无法判断妈妈的声音是从哪个方向传来的。

所以,长期经受体罚的孩子,不仅智商容易降低,自控力、判断力也会不足。这就导致孩子该学习的时候无法专注、该做事的不能坚持,总是控制不住自己想玩、想逃避的心。

家长越是因为孩子自控力差而打他,他却越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或许孩子也很想做一个自律的好孩子,但无法自控是他的大脑使然,我们谁也没法摆脱大脑的控制生活。

自控力差的孩子,日后会成为自控力差的成年人。他们有了孩子以后,自然也会因为难以自控而打骂自己的孩子。这些家长其实自己都无法意识到,他们面对孩子错误行为时的失控表现,正是隐藏在自己内心深处的历史遗留创伤。

他们无意识地重复着自己童年时“受教育”的暴力模式,下一代也自然获得了内心和身体、大脑中的创伤,暴力因子储存在孩子大脑和内心,再将其传给下一代,暴力轮回生生不息。

在从小被体罚的过程中,孩子是没有能力逃走的,他只能在内心不断告诉自己“被打是合理的,爱我才打我”,从而将暴力行为合理化。

有了孩子以后,他们也会成为满嘴是爱、却满目狰狞的父母。他们笃信,打孩子就是没错的,自己不也被打过吗?可是,你打完孩子为什么还要后悔呢?

一个人,当被口口声声说爱他的人打骂以后,怎么可能和别人建立起正常的关系呢?他会认为“爱就要打骂”,并在未来将所有受到的打骂和虐待合理化。女孩习得“爱等于暴力”,从而本能地像飞蛾扑火般追随渣男;男孩习得“欺凌即合理”,随即成为家庭暴力的主导一方。

3)体罚引发抑郁、上瘾以及精神疾病

前额叶片中灰质量不足,就会导致前额叶的功能不健全,所以遭遇压力、挫折时候,人的自我修复能力就会不足。

体罚、虐待、漠视,除了导致大脑灰质的减少,还会改变大脑海马体的结构。而海马体受损伤,也会让人在日后应对逆境时更加脆弱,更容易罹患抑郁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哈佛大学Martin Teicher教授主持的一项实验,邀请了 200多名年龄在18-25岁的年轻人做被试,这些人都有良好的学历、且身处中产阶层。

研究结果显示,25%的被试曾在生命某一阶段遭受过抑郁,7%的人曾被确诊为PTSD。值得注意的是,有16%曾在儿童时期遭受至少三种虐待的人,比如漠视、严重体罚或语言暴力,他们的精神疾病更严重。这16%的人当中,有53%曾患过抑郁症,40%的人有过PTSD。

研究者也扫描了被试的大脑,发现有些曾受过频繁体罚的人,即使没有患上明显的精神疾病,也没能够避免大脑损伤。无论他们健康程度如何,他们大脑海马体的体积都出现了平均6%的减少。

为什么海马体体积缩小,就会容易导致人们患上抑郁症呢?

谁都知道,面对父母的吼叫、毒打或者恶语相向时,孩子肯定是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之下的,他受到的压力会使大脑释放出压力荷尔蒙,正如有些动物面对强敌时会出现汗毛竖立、面红耳赤的状态一样,大脑会通过压力荷尔蒙告诉你“快跑”,顺便启动了你的应激机制,帮你快速从紧张的情绪中摆脱出来。

可是如果频繁挨打、挨骂,孩子大脑中的压力荷尔蒙就会持续走高,让大脑压力系统永久性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

这种状态不仅会增加成年后糖尿病、高血压、中风的患病概率,不正常的压力应激机制还会增强焦虑、恐惧、忧郁情绪,此类情绪会让人想借助酒精、毒品来逃避和发泄。这也是为什么小时候经常遭受虐待的孩子,成年后更容易毒品、酒精上瘾的原因。

大脑压力系统长期高度紧张,还会释放出有毒物质,尤其对海马体中的细胞杀伤力最大。可想而知,如果长期经受虐待、体罚,大脑中海马体内的神经细胞都被杀死得差不多了,所以海马体体积就会缩小。

海马体受损伤,会影响人们日后应对压力和挫折的能力。也就是说,人生早期的压力,会形成传导机制,减弱人们未来应对挫折的韧性。

虽然每个曾有过体罚、虐待经历的孩子,都不一定出现抑郁症和精神疾病,但大量实验研究都可以证明,早期长期生活在高度压力环境中的孩子,会在青春期阶段出现明显的、可测量的海马体改变。

也就是说,童年期受到的体罚和虐待,要到青春期才看得到大脑的损伤。而此时,就已经产生不可逆的伤害了,这些人以后患精神疾病的几率,就要远高于没受过虐待的人。

那些拿体罚不当回事的家长,可能会说“我从小就被打到大,也没见自己有什么问题”,可当遭遇人生挫折,你是否拥有强大的自控力、修复力,让自己快速走出低谷?如果不能,或许就说明你的海马体也有过或多或少的萎缩,只是自己无所察觉。

当遇到挫折时,有些人自我修复能力很强,没两天就嬉笑如常;有些人就是度不过去,别人看似很小的一件事都会引起抑郁的连锁反应。

并不是因为过不去的人心理承受能力弱,而很可能是他们的早期经历使大脑发生了未被觉察的永久性损伤,致使他们没有能力理性应对挫折。

喜欢打骂孩子的家长,你希望孩子的精神垮塌在未来人生的小挫折上吗?

4)体罚让孩子更有攻击性

一项2010年的研究指出,如果对一个3岁的孩子进行每月超过两次的体罚,则容易导致孩子在5岁时更富攻击性。

美国德克萨斯大学教授Elizabeth Gershoff发现,两岁是最容易学到攻击性的年龄,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并不知晓自己行为可能造成的后果,而且还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

如果此时他父母经常用打和骂来管教他,那么他就会认为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攻击,从而也会越来越具有攻击性。

所以,从小经常遭遇体罚的孩子,成为成年人以后更容易表现出攻击性,因为他自小观察到大人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暴力。

在孩童时期时,他们更容易与同学、老师、兄弟姐妹发生冲突,成年以后,他们会对同事、家人、配偶表现出攻击性。越是频繁遭受体罚的孩子,越会随着成长表现出反社会倾向。

体罚、吼叫看起来是最快速有效的办法,孩子通常都会马上乖乖服从,而且家长们都相信,事后的温柔爱抚便可以将刚才的急风骤雨消灭得了无痕迹。

但是事实上,孩子或许并不明白被打的原因,也不了解怎样才是正确的做法,自然无法实现家长体罚的目的,与此同时又可能对孩子造成了潜在的创伤。所以体罚就成了家长发泄情绪、暴露自控弱点的唯一途径。

体罚的直接后果是什么?是孩子缺乏同情心,对他人没有共情能力,对自己缺乏正确认知。

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具备攻击性、犯罪行为、精神疾病,以及敌意归因偏差(hostile attribution bias),这种倾向让人认为世界到处暗藏危机和敌意,并期待大人去指责他、咒骂他以及打他。

什么方式比体罚有效?

当孩子不明白被批评、打骂的原因时,家长体罚孩子的目的根本就无法达到。所以如果孩子做错事情,不妨这样做:

冷静时间。花几分钟离开孩子,让自己冷静几分钟。

告诉孩子错误行为的后果。如果孩子还小,你需要一遍遍苦口婆心告诉他们,什么行为会造成什么后果。小孩子大脑发育不完全,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理解共情能力都比较弱,所以我们大人认为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他们可能很难明白,所以需要家长的耐心指导。

举个例子,有一位专门研究儿童行为的科学家,当他三岁的儿子把牙刷扔进马桶里时,他根据自己对儿童的了解和学术背景,并没有像别的家长一样立即开吼。

他明白,儿子正在进行自己的小实验,想看看牙刷会沉下去还是漂浮在水面上。然后这位科学家耐心向孩子解释,为什么牙刷不能放进马桶里,然后问孩子:“现在你还想让爸爸把这只牙刷放进你嘴里吗?”孩子说出了“不想”,于是问题解决,没人吼叫,没人受伤,以后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

如果你没忍住惩罚了孩子:这时候可以平静地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你会惩罚他,指出他激怒你的具体行为。哪里错了,以及你是如何感到生气。

并且,还应该就你刚才的失控行为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暴力并非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勇于认错的父母,好过做错了事情还将错误行为合理化的父母。

结语

如果曾经你只知道体罚不好,想必现在你应该已经明白,体罚究竟为什么有害,以及体罚会通过怎样的传导机制影响大脑、导致抑郁,甚至缔造出暴力爱好者。

未来再遇到孩子令你生气郁闷的时刻,或许你会有所三思。

婚姻亲子交流微信:Lyx9689

相关文章

  • 棍棒底下真的出秀才吗?| 研究:体罚对大脑的影响

    家长进化论 说到大脑,我们想谈谈与大脑密切相关,家长们却很可能不知道的一点——体罚。 近些年的父母,普遍都开始反思...

  • 棍棒底下真的出孝子吗?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句老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家长都把它作为教育孩子的准则,然而这样一定就有用吗? 就...

  • 体罚孩子好不好?

    体罚孩子好不好? 当然不好。 那里不好? 为什么不好? 体罚就是一无是处吗? 那么,为什么会有老话说:棍棒底下出孝...

  • 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吗?

    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吗? 中国民间有谚语说:“棍棒底下出孝子”,孩子可以打吗?可以打出孝子来...

  • “棍棒底下出孝子”真的对吗?

    今天不知道到底是什么日子,先是看到大家都说张雨绮家暴,接着又因为托管的学生作业没有完成,打电话沟通时听到孩子妈妈对...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吗?(2)

    昨天谈到父母该不该对孩子严厉管教的问题,我的第一个观点是不应该拿家长权威简单对孩子训斥、命令,而是要“制定规则,大...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吗?(1)

    今天带豆豆去章丘百脉泉玩了玩,中途遇到了一对父子令我印象深刻。在泉水积聚而成的某个湖泊旁边,乖巧的儿子站在栏杆前背...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

    开文问你一个问题:你小时候被父母打过吗? 如果你能看到这篇文章,说明你的年龄和我差不多,80或90这一代从小没有被...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孝子? 老一辈认为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器。这是一个现在饱受诟病的常识,但据我观察,或轻或重,每个家...

  • “棍棒底下真的能出听话的娃吗?”

    一 国庆假期第二天,一早就带着展展去了湿地公园玩。 天气仍旧棒的不像话,我拿着我的相机不断地咔擦咔擦拍着, 这个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棍棒底下真的出秀才吗?| 研究:体罚对大脑的影响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asp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