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115.读《两京十五日》,太子朱瞻基的这段情 ,让人有点嗑

115.读《两京十五日》,太子朱瞻基的这段情 ,让人有点嗑

作者: 刘菇凉在成长 | 来源:发表于2024-07-22 19:46 被阅读0次

你好呀,今天继续分享马伯庸的《两京十五日》。

这本书中让我最感动的两段情谊,一是梁兴甫对铁铉的死忠,二是太子(后来的皇上)朱瞻基与吴定缘的朋友之情。

今天就来说说吴定缘和皇上这段友情,他们之间横亘着历史遗留的家仇大恨,又解救彼此于水火,爱不得,又恨不起来。

他们初识于乌龙,朱瞻基抵达南京,宝船被炸,吴定缘把唯一的幸存者朱瞻基当做嫌疑犯,麻绳一绑,麻袋一套,当即就把朱瞻基抓了起来。

吴定缘的举措,无意中救了太子一命,也成了太子除于谦以外,唯一可信任的不二选择。

朱卜花叛变,欲图杀害朱瞻基,朱瞻基提前识破对方意图,提前出逃,侥幸活命。

吴定缘护送朱瞻基出城,遭遇白莲教围堵,险些丧命,朱瞻基和于谦设计让梁兴甫陷入火海,救出吴定缘。

在租宝船时,朱瞻基和吴定缘被汪极设计,双双关进水牢,朱瞻基由于之前手臂中箭,身高不够,险些溺水,吴定缘多次拉住朱瞻基,后又策划让朱瞻基逃出水牢。

朱瞻基逃出水牢,并没有一个人逃去,拼命往回赶,把吴定缘救出来。

吴定缘被死里逃生的梁兴甫抓去济南,朱瞻基放弃原始行程,赶往济南,救出吴定缘,朱瞻基这一个行动,无意中解救了自己。

后有吴定缘与白莲教昨叶荷联手,前往京都,吴定缘只身勇闯太庙,取出朱元璋和朱棣的牌位,将装有皇上朱高炽遗体的棺材当作船,一路向东城行驶,为朱瞻基进程赢得时间。

书中有个让我很感动的对话:

朱瞻基忽然道:“我有个问题。若当初你在扇骨台就已知道一切真相,还会把我捞上岸吗?”

吴定缘答道:“会。”他顿了顿,又反问道:“若你当初去济南之前知道一切真相,还会去救我吗?”

“会!”朱瞻基答得毫不犹豫,“我当你是朋友,自然会去救。”

“可惜,你现在是皇帝了。”

自古家国难两全,作为朋友,朱瞻基自然是视死如归、毫不畏惧,可惜他是皇帝,他引以为傲的皇爷爷朱棣,是杀死吴定缘父亲铁铉的元凶,为铁铉一家平反,就是否认了朱棣当初所做的一切,这不仅仅是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还是一个国家的事情。

尽管他再珍惜与吴定缘的友情,他也不能弃整个国家不顾。就如倔强的吴定缘,朱棣害死他的生父,白莲教害死了他的养父,他说服不了自己接受白莲教的邀请,也无法原谅朱棣的所作所为,所以他和朱瞻基的关系,永远都会有一道过不去的坎横亘在中间。

最后,朱瞻基让于谦伙同白莲教放走吴定缘,这也是对吴定缘最大的成全。

朱瞻基看着吴定缘离去的背影说道:“你总嫌自己被圈在方寸之地,我又何尝不是?也罢,你我相熟一场,好歹有一个能逍遥的吧。”

他们的友谊,让我想到《陈情令》中的魏无羡和蓝忘机,他们是心灵深处的共鸣与彼此的救赎。

他们的友情,也是在一次次并肩作战中建立起来的。无论是寻找阴铁、对抗温氏,还是后来揭露真相,他们都选择了站在对方身边,无条件地信任与支持。

他们的相遇,仿佛是命运巧妙的安排,让两个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人,在相互的碰撞与理解中,逐渐靠近。

朱瞻基与吴定缘之间的友情,又何尝不是如此。

遇见朱瞻基之前,吴定缘背负着沉重的过去,他不知道自己是谁、终日饮酒作乐,朱瞻基则是一个洒脱不羁,与蛐蛐作乐,享受着富贵荣华,也是大家眼中德不配位的太子,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获得大家的认可,真心诚意地认可他的太子之位。

在两京十五日的时间里,他们相互帮助,解救彼此于水火之中,吴定缘开始勇敢地去面对自己,朱瞻基获得鼓励与支持,一路披荆斩棘,一路北上,突破重重难关,坐上皇帝这一宝座。

他们的友情,超越了简单的相互帮助,而是心灵上的契合与共鸣,给了彼此救赎的力量。

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拥有这样一份珍贵的友情,无疑是最大的幸运。

尽管最后,有点烂尾吧,但依然不可忽视他们那段珍贵的友情,他们如同伯牙与钟子期,此生有此知己,足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115.读《两京十五日》,太子朱瞻基的这段情 ,让人有点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cy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