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就像指尖细细的余温,缓慢而又坚决地消散。
因为疫情的影响过年没能回老家,便趁着五一节回家看看年迈的外婆。
无论几岁,回家总是惬意的,再远的路都是轻快。深吸一口,让青草味弥漫,连每一个毛孔都迫不及待的扩张,倍感亲切。家乡多好哇,有久违的繁星,有袅袅的炊烟,有熟悉的乡音……白日是不歇的知了,晚上是青蛙的合唱,热闹又静谧,藏着许多儿时的梦。
日子曾经是那样悠远绵长,一层又一层的绵绵青山将世界隔绝在了外面,那时候背后的山很高,远处的山很远,坐在屋顶上眺望,会不觉生出许多遐想。外面的世界是怎样呢?我会去的远方有多远?将来我会在哪里停下?那时的我曾那么期待,可当真正远离时却又觉得那样遗憾。
这里是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没有别处的山明水秀,却一样令人深深眷念。小小的村庄,最大的建筑是七八户人家毗邻而居的四合院。每个夏日的夜晚热闹非凡,叔叔婶婶们在宽敞的院坝上摆龙门阵,哪怕白日里他们还在为谁家多占了一点院坝争吵;隔壁的爷爷沉默的抽着旱烟,烟丝明灭中凝固了许多仿佛亘古不变的日子;小孩子最是无虑的,还不分是非好恶,远疏亲近,大孩子带着半大的孩子调皮,更小的孩子追着半大的孩子当小尾巴。
物质匮乏的年代,孩子们却无师自通的学会了精神的富足。没有玩具,大自然便是天然的游乐场,玻璃瓶里的萤火虫,李子树上的”盐贩子”,屋檐下灰堆堆里的地牯牛,竹林里的笋子虫,山林里的绿绿虫……每一天仿佛都有无穷无尽的乐趣,无意中收获一生珍藏的满满的快乐。
再回到故乡,四合院早就零散,家家都修起了砖房,不见了黄墙靑瓦,也不见了家长里短。熟悉的人已经老去,年轻的人却在远方寻找生根的地方。道路两旁那里又添了新坟,心头闪过片刻的错愕与心悸,时间怎么那么无常又无情,甚至不曾留给我们悲伤的时间。
日升月异,人事弥新。日渐富足的日子,却留不住年轻的脚步。看着外婆日渐佝偻的背,看着老舅两鬓落满霜雪,看着太阳从远处的山顶升起,然后在最近树梢落下。我的故乡仿佛被这黄昏浸透,心头的余温缓缓流逝。
有一个可以回去的故乡多么幸福,可是,故乡是不是终会变成他乡。
我带着孩子走过乡间地头,带他体验我的小时候,只是,我却不知道这些记忆能不能变成种子,为他长出一棵名为故乡的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