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身心纯净,准备好登天去会繁星。——但丁《神曲•炼狱篇》
《神曲 炼狱篇》 简介
《神曲》是但丁划时代巨作。其分三部曲: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炼狱篇讲述了维吉尔助但丁走出地狱后又引领他登向炼狱山山顶,最终但丁随贝雅特丽其到达天堂的故事。但丁的头上被刻上了7个“P”(对应罪恶:傲慢、忌妒、愤怒、怠惰、贪财、贪食、贪色),他在维吉尔的带领下与炼狱中犯下各种罪的历史人物对话,随着他步伐的前进和信仰的坚定,他头上的剑痕被逐个消除。最终但丁得到净化到达天堂。
吸收的养分
1. 炼狱篇“承上启下”。
a. 地狱篇讲述的是罪与罚,而炼狱篇则讲述的是罪与赎:如有罪(与地狱罪不同),真心忏悔,经历炼狱门后的七层石台通过痛苦的磨练,即可登向天堂。天堂篇讲述赎罪后的光明——永生和成圣。三篇递进,形成结构平衡。
启发:写作时除了表达自己的意图外还要注重结构与深度。
b. 炼狱篇吸收了圣经、史诗等源头经典,里面还涉及到了天文星象学(看注释都看不懂系列)、物理学以及历史。并影响了西方文学(《失乐园》等)。
启发:一直认为《神曲》已经算源头文学,毕竟是欧洲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但实际上里面涉及了更多文学经典(圣经、神话史诗等)。那些源头中的源头乃泉眼也。将泉眼吸收才能更好理解学习西方文学。
2. 作品反映作者的内心,又高于其内心。
a. 但丁曾迷失过(地狱篇),在登向炼狱山山顶过程中见证了有罪的灵魂(当时社会及其文化存在问题)以及自己罪恶的产生(承认自己也有罪恶),但维吉尔一直引领他,告诫其要心无旁骛继续前行和坚持信仰。最终但丁到达地面乐园。
b. 但丁对爱情的执着。现实里贝雅特丽其是但丁的挚爱,但死得早。炼狱篇中,维吉尔引领但丁寻找炼狱门,通过七层石台最终才能见到贝雅特丽其。从现实的执着变成炼狱篇中的信仰。
c. 文中大量出现现实存在且逝世的人物。但丁旨在赞颂美好的品德,揭露现实中黑暗的丑陋嘴脸。
启发:在自己写作时,素材应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敢于揭露自己与社会中存在的不足,且要有正确的价值观。
3. 自我批判
选择《神曲 炼狱篇》是因为我去新华书店西方文学经典货架中只找到这一本与我十万字计划想表达的主题相类似。《神曲 地狱篇》和《神曲 天堂篇》均未找到。其二,我想多研究文学经典。
可实际上,炼狱篇我认真看只看到维吉尔引导但丁到达炼狱门,另外还需要借助译文以及大量详尽的注释。后面就浮躁了,直接跳到结局。我深刻了解到这部作品短时间内是无法吸收消化的,且暴露了我的问题:《圣经》未看完,对神话人物了解甚少,历史知识匮乏。
当然了,最大的问题莫属于自己的狂妄——我竟认为自己可以看懂这部巨著。仅仅几章节的内容,我看到了但丁知识底蕴的广度和深度,而我深知这辈子我都可能无法企及,瞬感自己于这个世界的渺小。我同但丁在炼狱山山脚下遇到的幽灵一样行走缓慢,慢到几乎看不出来动过。
我愿洗净身上的罪孽,同贝雅特丽其升至天堂。
好中文的样子第二期 L03E5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