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惜字炉,是古代文人墨客烧毁文字纸张的地方。据淮安地方文献记载,惜字风俗早在宋、元之际已逐渐流行,那时的人们对传播知识的文字、纸张甚是喜爱。
明小说《二刻拍案》第一篇“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中,开头就讲了一段爱惜字纸的故事:宋时,王沂公之父爱惜字纸,见地上有遗弃的,就拾起焚烧,即便是落在粪秽中的,他设法取将起来,用水洗净,或投入长流水中,或烘晒干了,用火焚过。如此行之多年,收拾净了万万千千的字纸。
新中国成立前,河下三官殿还设有惜字炉,供人焚烧纸钱。当时淮安还流传着劝诫惜字的传说:写字时若遗漏一笔则会减寿一天,多写一笔则会死后被阎王责罚一棍,想要长寿或身后不受棍棒之苦,就得好好学习。
文化的传承是需要敬畏的,需要成为一种信仰。信仰像是一盏长明灯,虽然相隔路途漫漫,却不会迷失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