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河,是岫岩的母亲河,它发源于岫岩偏岭镇一棵树岭南侧,是黄海在辽东半岛的最大一条独流入海河流。大洋河水系共有大小支流530多条,全长230公里,在岫岩境内流长180公里,主要支流有雅河、牤牛河、哨子河等,流域面积将近2000平方公里。大洋河河水清冽,水石明净,是岫岩县内最主要的饮用水水源地。
由于大洋河贯穿了整个岫岩县城,所以在我们70后的记忆里,大洋河是小时候夏天游泳、冬天滑冰的主要活动场所。尤其是86年我上初二的时候,我家从岫岩一中家属院搬到了东香铺的粮管所家属楼后,离大洋河就更近了。
记得小学冬天上体育课的时候,体育老师经常带我们到大洋河去上课。所谓上课,其实就是去滑冰,去玩。80年代初的冬天比现在要冷的多,所以大洋河的冰层很早就冻的特别厚实。老师领着我们来到大洋河,找了一块平坦开阔的冰面,划定了安全区域后,就让我们自由活动了。男孩子们都拿出自己的装备,有冰车,有单腿驴(一种单刃的冰车),还有冰板(一种用木板和粗铁丝制作的可以绑在双脚上滑的冰具),开始你追我赶地滑起来。而女同学们有的在冰面上玩陀螺,有的在冰上自己打出溜滑,还有的同学蹲在光滑晶莹的冰面上,让另一个同学在后面推着自己往前走,但是一个不留神就会摔的四脚朝天。
冬天的大洋河上,虽然北风呼啸,寒冷刺骨,但我们的身上却都是全副武装。不管男孩女孩一律都是大棉袄大棉裤,脚上穿着大棉鞋,手上戴着大棉手闷子。男孩子们头上都戴着那种放下来就能遮住耳朵和下巴的大棉帽子,女孩子们戴的则是五颜六色的各种毛线帽,脖子上围着厚厚的围巾。东北的孩子们都喜欢冰上活动,我们一个个都玩得不亦乐乎,根本觉不出冷来,两节课一个半小时很快就过去了。可是同学们显然是还没玩够,临走的时候都还恋恋不舍的。
到了盛夏时节,大洋河就是我们男孩子的天下了。那个年代,也没有什么游泳馆,岫岩的孩子都是在大洋河里学的游泳,当然主要是“狗刨”,姿势虽然不好看,但是却很实用。酷暑来临时,正当暑假期间,我们邻居的一帮男孩子们没事就往大洋河那跑。年龄稍大游的好的在深水区玩,年龄小不太会水的就在浅水区玩,大家都能找到自己的快乐。我们当时玩的主要游戏,是把一块玉石扔到水里,然后大家一个猛子扎进去,看谁能第一个给捞上来就算赢。为什么是“玉石”呢?因为岫岩是玉石之乡,那个年代岫岩的大山里,河床中到处都是玉石,我们随便在大洋河里扎个猛子就能捞上来一块。
当然那时候大洋河里还有个危险的游戏,现在说起这事我还有些后怕,因为有一次我就是在玩这个游戏时差一点就“牺牲”了。在大洋河里我们经常游泳的地方,也就是东香铺那一带,河中间有一块巨大的石头,涨水时这块石头就淹没在水中,水落时就露出一截来。当大石头露出水面时,我们就会站在石头上往水里跳。而这块大石头还有个奇特之处,就是中间是空的,而且正好能容下一个人通过。这个秘密被发现以后,就有一些水性好胆子大的,扎个猛子下去后从大石头这一头游到那一头,感觉非常刺激好玩。
我的游泳水平不太好,所以好几次钻到水下看人家从大石头中间游过去了就很羡慕,但是自己却不敢试。终于有一次鼓起勇气试了一次,感觉也没什么啊,挺轻松的就游过去了。从那以后,每次去大洋河游泳,我都会从大石头中间游几个来回,可是没想到有一次却出现了意外。那天我照例还是一个猛子扎下去,从大石头一头进去后就往另一头游,可是这次不知道为什么,在马上就快要出来的时候身体突然被卡住了,挣扎了好几次都没挣脱。我立马就慌了,感觉气也不够用了,就在这危急关头,幸好邻居一个小伙伴刘朝阳也下来了,他看我卡在那不动,就钻进来使劲推了我一把,我一下子就挣脱出去了。等露出水面后,我早已吓得脸色煞白,心砰砰地跳个不停,上岸缓了半天才慢慢恢复过来。
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玩这个游戏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