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刚结婚那几年,家里有手工作坊。
一个晚上的八点多钟,我去外边的作坊里打扫卫生。
走到房门前,我听见里面有情绪激动的说话声。
一般这个时候人们都回家了,我不明白,还有谁在里面?而且说话的情绪那么激动。
我想肯定是两个女人在谈论她们各自的家情琐事吧!
推开门进去,我愣住了。
是一个近四十岁的妈妈,在向她十岁左右的儿子,诉说她生活中的痛苦。
她的儿子低头在帮她干活,她情绪激动地说着,她的儿子只是沉默的听着。
我当时想,她的儿子这么小,能听懂她所说的这些家庭琐事吗?她为什么不像一个大人傾诉?而要向她这么小的孩子来诉说呢?
后来我想,或许她已经象祥林嫂一样,将她那些痛苦的事,给别人说了千百遍。
所有的人都厌烦了听她说话,她已经实在无处可诉说了,甚至连她比较大一点的孩子,也厌烦听她说话了。她就只好把目标转向她最小的孩子。
她是不指望他听懂的,她只是在倾泻自己的痛苦,只是在企图自己的一时爽快。
既然孩子听不懂,那她不异于和对一只猫,一只狗,甚至是一个桌子板凳去说话。
但这其实是不一样的,孩子毕竟是她的至亲。无论如何对她是有同情心的,是和猫狗桌子板凳不一样的。
他是可以感受到妈妈的痛苦的,是会在心里怜悯妈妈的,他会有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的,他会觉得妈妈很可怜。
是的,这位妈妈肯定是很可怜的。
那这个孩子呢?这个可怜妈妈这样的行为对孩子会造成了什么影响呢?
后来,她家的四个孩子。
老大一直娶不到媳妇,老二是个闺女,离了结,结了离,折腾了好几次,最终还是回到了老妈身边。
老三也是个闺女,结婚两三年,也回到了老妈身边。
老四是个儿子,结了婚,还算好,没有离婚,有俩孩子让老妈带着。
就这样,他们一大家子人一直生活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