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散文简友广场
保护国宝的国宝-徐森玉

保护国宝的国宝-徐森玉

作者: 不不子 | 来源:发表于2022-01-12 22:30 被阅读0次

    建国后,被国家领导人称为国宝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历史学家陈垣,1951年,政协一届三次会议后,教员特意介绍陈垣说: “这是陈垣先生,读书很多,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另一位是文物鉴定家、金石学家、版本目录学家徐森玉(1881-1971),中国文博届的泰斗。

    徐森玉参加过创建故宫博物院。抗张时期,主持了故宫文物南运的工作,抢救居延汉简和《赵城金藏》。抗战胜利后,负责接受被劫掠的文物书籍。建国后,筹办上海图书馆和上海博物馆,今日上图和上博庋藏中最珍贵者大多与徐森玉有关。同时也是第一届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成员,为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贡献巨大。

    举凡二十世纪重大的文物保护与博物馆建设重大事件中,徐森玉大多发挥了决定性的或者重要作用。被周总理誉为“国宝”,文博界亲切称之为“森老”。

    徐森玉与鲁迅同年,两人同是浙江人,徐森玉是湖州人,鲁迅是绍兴人,又同在教育部共事,交谊很深。1961年,森老回忆道:

    我和鲁迅先生都是佥事职位。当时的薪金虽比较高,但教育部经常欠薪,一拖再拖。在我离开教育部时,会计出了一个欠薪若干的证明,一张条子,就算了结。鲁迅当时也饱受欠薪乏苦。(《上海文学》1961年10月号)

    由于鲁迅在教育部主管文博,与徐森玉一同工作,又是浙江同乡,两个人常常相约去琉璃厂淘换文物和图书。鲁迅对徐森玉对文物版本目录的知识十分敬佩,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常常请教于徐森玉。

    徐森玉视野广阔,兼收并蓄,在版本目录、金石备考、书画器物等领域成就斐然,其中文物鉴定最为时贤和学术界推重。上海图书馆馆长的版本目录学家顾廷龙回忆:“余负笈燕京时即闻徐森玉先生之名,知其对古代文物磁铜玉石碑帖历代版刻写本书画无不熟悉,尤精于鉴别,真赝立辨。”按照牟润孙的说法,三四十年代之后从事文博事业的学术渊源都是森老肇始其端, “先生深于录略之学,论历代典籍传写雕印之源流沿革,如数家珍,造诣所极,冠绝海内。……今之司典籍、言版本能略窥门径者,溯其师承,尽皆渊源于先生。

    抗战时期,徐森玉秘密来到上海收集整理古籍文物。经过徐森玉、郑振铎、张元济、何炳松等人的努力,收集善本古籍3800余种,通过邮寄的方式运抵香港保存于香港大学图书馆,由许地山、叶恭绰负责收存,并且每本书都加盖中央图书馆的印章。抗战后期,这些图书被日寇劫掠到东京。抗战胜利之后,根据相关档案以及中央图书馆的印章,中国代表团限令日本全数归还,共3286部,34970册。此外,当时极为珍贵的《赵城金藏》被日军盯上,也是徐森玉通过地下渠道通知八路军予以转移保存,免于落入日寇之手。

    徐森玉收集、整理、出版具有重大史料价值的图书。《玄览堂丛书》初集120册、续集120册、三集30册,共计270册,分别于1941年、1947年、1948年影印出版,其中关于明代的抗击倭寇的史料尤为珍贵。丛书里收录的明代陈侃的《使琉球录》,是现存最早记载中国与琉球海上疆界的中国官方文献,也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自我以来属于中国无比珍贵的史料,在当时以及现在都具有重大的价值。

    徐森玉最为熟悉的就是赎买回来原藏于故宫“三希堂”的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询的《伯远帖》。这两部书法作品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被乾隆收集,后来逐渐流失。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徐森玉的儿子徐伯郊得知《中秋帖》和《伯远帖》被人抵押在汇丰银行,向中央汇报,周总理立即批示购回二帖,特意拨专款,派遣森老、时任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王冶秋、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三人去香港鉴定会赎买。经过徐伯郊居间联络交涉,经过仔细鉴定,最终确定为真品,耗资35万港元购回,回归故宫博物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保护国宝的国宝-徐森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tugc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