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写了关于澳洲牛肉和大麦被中国政府限制进口的文章,引起了十分强烈的反响,今天是周末,有时间坐下来,谈谈我的观察和想法:
如果你生活在一个富裕的国家,你想要找到全球合作和世界大同,那就请看看你今天的晚餐。澳洲封国已经有两个月了,为此疫情伊始,人们不自觉地担心面包,黄油和番茄酱会短缺,这曾经引起了一波疯狂的抢购潮。
今天,澳洲的情况完全稳定了,食物供应充沛,再也没有限购令,再也没有抢厕纸的情况发生。 为此我们应该感谢连续不断的卡车运送各种食物填满各大超市的购物架,才让顾客毫不费力地享受待在家里毫无忧虑的饮食。
这样的奇迹并不是某个政府单一的计划,而是价值8万亿的全球巨大供应链共同的作用。疫情开始时,上百万的公司为了保证自己的生意,不约而同的做出了同一个决策:从更换亚州的大米供应商到组装冰柜。不稳定的因素一直存在,比如海外劳动力资源因为封国无法输入,农田里的食物因此无人采摘而导致欠收。
从苹果手机,到每一个汽车零部件的制造都是一个完美的全球合作的产物。但是其实最低调的大明星却是全球食物供应链系统。就猪肉而言,它占了全球GDP的10%,有115亿人在为此项产品提供服务。
从1970年以来,全球食物供应链几乎翻了3翻,因为稳定的社会,充足的食物供应和发达的物流,科技的发展使全球人口已经翻倍到了77亿人。同时受饥饿折磨的人口也从原来的36%下降到了11%。玉米价格和牛肉价格比50年前便宜得多。各国之间的食物出口在过去的30年里翻了6倍。
农产品出口大国,比如美国,印度,俄罗斯,越南控制了全球的小麦和大米的产量。其他的一些公司,比如:明尼苏达州的嘉吉公司和北京的中粮集团在全球范围的食品贸易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食物出口的集权化以及政府的干预,还有全球气候的变化以及商品价格的波动这些因素的细小改变都会导致全球食品的灾难。2007年-2008年粮食欠收以及高企的原油价格直接推高了粮食价格。随后各国政府下达了粮食出口禁令,推动又一波的粮食价格上涨。这一波的连锁反应使得世界自1970年以来第一次身陷粮食危机。事件的起因就是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的恶劣天气导致农产品欠收。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很明显的感觉到,因为此次疫情人们的外出就餐行为在变化,这样行为的改变对一些公司影响巨大,麦当劳在欧洲市场营业额下滑70%,一些大的零售商也在收缩战线,减少销售范围。亚马逊日用品电子商务部门却已经增加了60%的营收。沃尔玛新增雇佣人数15万人。
西方所有的国家都从2007年的那场危机中学吸收了经验,防止过度的保护主义,但是考验还远没有结束。
因为这场瘟疫,美国已经有一些屠宰场停工一个季度,为此政府向印第安纳州大量发放猎手许可证允许捕杀野生火鸡。每年在丰收时节,美国,欧盟都需要从墨西哥,北非和东欧找来大约1百万劳工帮助秋收。但是今年这些产出一定会下降,随之而来的罗米诺骨牌效应尚未显现。
政府需要时刻准备并且维持世界供应量的平顺有序。这是一个国家的稳定的基石,也意味着各国政府不得不考虑:让产品跨越边境,发放签证,鼓励健康的劳动力流动。
在未来的50年里,食品的全球供应链会被赋予更高的要求,以满足更加富裕不断增长的人口需求。城市暖房栽培,机器人采摘在未来的30年里都会一一实现。这其中意味着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资本。
今晚,当你拾起筷子,叉子和刀用晚餐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些饥饿的人们和世界每一个角落都在为此提供服务的人们。
疫情终会过去,而我们任重而道远。
(本文部分章节与数据摘自《经济学人》五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