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从事过教育工作,比较过古人和今人的教育目标: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教育都要面向社会的需要。我认可终身教育的观念,想到自己和家人今后的发展方向,于是又想到了“六艺”和“五育”。
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统称,起源于公元前1046年的周王朝,直至唐代随着科举制度的产生而逐渐消亡。它是周王朝官学要求学生掌握的六种基本才能,出自《周礼·保氏》:“养国子以道,我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五育是德、智、体、美、劳五种素质教育。1999年第三次全教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六艺”和“五育”两种教育方针的出现从时间上相差三千年,仔细推敲一下,不难发现它们大致相同。“礼”即为“德”,遵守礼仪即为遵守道德规范;“乐”和“书”体现了艺术之“美”,现代美育的内容包括了音乐、舞蹈、书画之类;“数”代表的是科学技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提倡的就是发展智育;“射”和“御”既是古人的劳动技能,也是古人的体育运动,与今天的体育和劳动教育不谋而合。
我离开学校教育岗位多年了,当初之所以选择离开,很大的原因就是不满应试教育对素质教育的阻碍。我提倡终身教育,也是认识到学校教育的局限性,社会才是真正的大学,“活到老学到老”才是人生发展一定要做的一门重要功课。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不仅在学校教育中有重大的作用,而且在整个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有重大的意义。然而终身教育的实行不仅有赖于社会创造的教育环境,更要有赖于每个人的自我教育意识。
我曾经有一个梦想,我要建造一个学习型的家庭,也正如古而有之的“书香门第”。现在很多家庭都做到了,但我的家庭尚未成型。我家一共四口人,我和女儿一直坚持自我终身继续教育,我的妻子和儿子却勉为其难。习“六艺”,重“五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目标,同样也是自我终身教育的发展方向。一个好的居家环境应该为每个家庭成员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保障。
于是,我有了打造新家的想法:不管是买房子还是租房子,房子的功能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还要能够满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五育”需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