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用了二三个章节,来讲述“六国灭秦”。这条策略初听起来是高招、上策,其实是败招和下策。
“六国灭秦”为什么失败?
首先是秦国用对人、做对事,其次是魏国昏招迭出,说到底,关键在于领导者的胸怀和胆略,在于组织管理能力的强弱。
“六国灭秦”为什么失败“六国灭秦”为什么是败招呢?
六国灭秦,是大而空的设想,听起来激奋人心,豪情万丈。其实,杀鸡焉用牛刀,当时的秦国,已经兵疲国弱,一个魏国,都勉力应对,步步后退,割地求和,用得着大费周折,大动干戈,选择最难整合的六国灭秦吗?
其实,这只不过是魏王和庞涓好大喜功,沽名钓誉罢了。
魏、赵、楚、齐、燕、韩,当时都比秦国强大,六个强国欺负一个弱小的秦国,既失道义,也浪费了时间和精力,灭秦为什么非要用六国呢?
兵贵神速!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前后夹击或左右夹击,魏国直接联合戎狄前后夹击,或魏楚联合左右夹击,秦国必败。
六国灭秦,最难的是联合,各怀心事,都想渔翁得利,想得大头,想少出力。
所以,六国灭秦,并非上策,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最难走的路,失败并不奇怪。
六国灭秦,虽非上策,但,如果真正能够实施,强强联合威力还是巨大的。为什么最后也失败了呢?
首先,秦国用对人、做对事,依靠自己的智慧挽救了国家。
秦国新君嬴渠梁敢于用人、知人善任、懂得授权、善于激励。
秦王大胆起用新人景监担任分化六国的秘使。擒贼先擒王,巧秒利用六国盟主魏国内部的矛盾和斗争,收买关键人物公子卬,从而达到延迟战争和分化敌人的目的。
秦王充分信任和授权左庶长嬴虔,审时度势,分击戎狄反叛力量。
这一招是险招,是大赌!秦王和嬴虔为什么敢赌呢?
因为他们知道,兵行险招,不得不为。如果不分击,先消灭戎狄反叛力量,后方不稳固,敌人前后夹击,后患无穷,是等死。
集中主力,长途奔袭,分击敌人,如果六国进攻怎么办?秦王非常冷静理智,当断则断。
他预判六国不会马上进攻,六国以为胜券在握,求稳是关键,减少伤亡成为主要目标。
这就给了秦国展转腾挪的时间和空间。
而秦国面临生死存亡,必须求快求准求狠,攘外必先安内,先解决后顾之忧,分击相对弱势的戎狄。
这是险招奇招,却也是不得不做的选择。早赌比晚赌强,早断比晚断有利。
而秦王知人善任,选择嬴虔为统帅,充分授权,无疑是最明智的选择。国难当头,一致对外之时,血缘亲情才是最可靠的保障。
而且,秦王用人的一个最大特点,在于攻心。无论是断指刻血碑,用“国耻”铭志,号召秦人拼死一战。
还是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车英,与子车氏共唱《黄鸟》,反省检讨,励志精进之心令人感动。
此皆小事,看起来也不是最紧要之事,但,于秦人民心而言,却是攻心妙招,上上之策。秦国上下同心、同仇敌忾、精诚团结,才是无价之国宝!
秦王的胸怀抱负,见识胆略,得到了淋沥尽致的发挥,也为后续秦王力排众议,大胆起用商鞅变法,做了巧妙的铺垫。
在秦王眼中,人才是国之根本,民心是国之基石。纵观历史,任何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都离不开对这二点的深刻认识和躬身践行。
做对事,即做出正确的选择,面对敌人的前后夹击,秦王大胆使用分击策略,一举消灭了戎狄的反叛势力,平定了后方。
面对六国灭秦咄咄逼人的态势,采用了分化策略,而且,先从最强大的魏国内部开始,一步步分化敌人,有效瓦解了联盟,争取到了最宝贵的时间和空间,有效逆转了形势,化不利为有利。
“六国灭秦”为什么失败
其次,六国又做错了什么呢?特别是作为盟主的魏国,犯了哪些错误,以致六国灭秦失败呢?
1、目标单一更易实现。“六国会盟”,庞涓贪多贪大,妄图一下子解决天下难题。提出了三大目标,一是分散了大家的注意力,战线拉得太长,矛盾暴露得更多,反而不利于最重要目标的实施。
二是提前暴露魏国称霸天下的野心,必然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和反感。六国面和心不和,各有算盘,给了秦国分化和各个击破的空间。
三是给了秦国秦人同仇敌忾、血战到底的信号,过度暴露了自己的目标,打破了政治均势,反而增加了实现目标的难度。
所以,目标不要多,不要大而空,一次集中精力解决一个重要目标,才是取胜之道。目标管理一定要精细合理,有必要的监管和激励机制,有利于实施。
试想,如果庞涓只考虑灭秦,什么是最有效的策略,也许,六国会盟就不会提出来那么多目标了,单一的灭秦目标显然更容易实现。
2、在六国灭秦的实施策略中,存在巨大的漏洞。赵王提出了前后夹击的正确策略,但,在实施上,却犯了策略上的大错,一味求稳,错失了兵贵神速、先发制人的良机。
试想,如果“六国会盟”后,魏国立即出兵,六国分头进击秦国,同时,派人联络后方戎狄,以期前后夹击。秦王还能够分击和分化吗?
所以,大的战略正确,如果实施策略和步骤不对,也将功亏一篑。
也就是说,六国灭秦,第一步必须依靠自己,特别是魏国,得利最多,自己应该积极主动出击,承担更大的责任。
第二步,大兵压境,甚至双方大打出手之时,联络后方戎狄,作为策应。而不是等待一起发兵,在古代,没有现代化通讯技术的条件下,这是最不靠谱的策略。只能边打边联络,作为备选策略,有后方戎狄助攻更好,没有助攻我也志在必得。
所以,六国灭秦,在策略实施上,过于求稳求胜,力求完美,反而颠倒了主次,留下了巨大的漏洞,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时机。
这在目标管理上来说,属于主次颠倒、精细化不足。
3、作为盟主,魏国的应对策略有哪些失误呢?没有用对人,没有做对事。
魏国虽然强大,但,魏王不善识人、不懂用人,只知享乐。
公孙痤死荐卫鞅,一片忠诚,魏王视而不见 ,听而不闻。
对于忠心耿耿的庞涓,也是疑虑重重,不敢重用。
对于讨其欢心,无真才实干的公子卬,却重用偏听,不仅听其谗言,延迟用兵,误国误事,而且,还拜其为丞相,庞涓气病,将相失和,焉能同心协力!
公子卬被秦国秘使收买,私欲膨胀,出卖魏国利益,同时,排挤打压力主灭秦的庞涓,魏国没有灭秦,先自乱阵脚,内部纷争不断,被秦国各个击破,焉能不败!
“六国灭秦”为什么失败归根结底,秦国能够胜利,最重要的是,上下同心,同仇敌忾,用对人,做对事,分工明确,策略得当,执行彻底。
从管理角度来看,目标明确,管理精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无懈可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