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在世上免不了交往,交往则产生了关系。
那时挺讨厌趋炎附势的形为,反感拍马屁的“马屁精”,崇拜“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的高风亮节。毕业后有段时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心里挺郁闷的,只好看书浇愁。我的四伯从我这里借走了几本书,有次去他家。他语味深长地对我说做人要学郭子仪,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不居功自傲,不得罪奸臣卢杞,可谓为人处事圆通了而得以善。不似鲠介的功臣往往得罪了皇帝、奸臣不得善终。虽然知道郭子仪的掌故,可是要学他的处事还真学不来,可能是性格使然。
在部队的时候私底下常听到这是谁的关系,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新兵营的时候,我排的一个通迅兵,其实就是服侍排长的,挺会拍排长的马屁,训练也不是多好,徒步五公里跑不及格,新兵营毕业考核时排长特意不让他参加长跑,怕拉了成绩。下连队后,我排长住我班,班内就几个新兵,有一个新兵当通讯员,经常给排长端水洗脸、洗脚,有次周末班长带上通讯员外出玩去了。班长对我和另个新兵战友像是开导似的说:“知道为什么没有带你俩去吗?当兵不仅会训练,还要察言观色。”战友感概地对班长说通讯员兵是排长的大红人哎!因为字写的比较好看,常被排长安排抄笔记不去参加训练。因写字好看常被某些懒干部额外安排抄笔记,有次不想抄,就在本上潦草地应付下,那个懒干部看到抄的笔记本后就不再找我抄笔记了。
最初分到离支队较近的连队,后来知道才分到这里的是有关系的,后来自己要求去偏远的基层锻炼,才知道基层生活的艰苦。调到机关时支队长有次遇见我问我是谁的啥关系?支队长说到首府开会时宴请说情才调到机关的,才明白我能调到机关是这么回事,支队长与我的亲戚是战友关系。
老兵退役的时候,有的人想留下转士官,因为关系不硬只好遗憾的离开了。有个还考了士官学校想继续升级结果关系不到位也离开了,遗憾地说:“我考了个士官学校反而不如未考学深造的人留下来了”。我对士官并不感兴趣的,只是家人觉人当士官领工资,上面有关系才留了下来。
多我一年的扬州籍老兵韩学军想调到老家,动用了许多关系,化了些钱才调回了扬州。多我二年的老兵石峰涛同志不知什么关系,上从我们武警体系调到了解放军体系,服装也换了。探家的时侯我去过他单位分的家属楼房,他下班可以回家。我们管的严,士官下班不能回家,只能呆营里。
有的人靠关系则成就了自己。小我两岁的邻居因舅家在沈阳工作,靠亲戚关系去了那里工作,刚开始回家时说的东北话,都不太会当地口音了,后来成了东北人了,接了老家父母去那里生活,看情形生活的还不错。我村的朝娃为参军,托了乡上的大村远房亲戚的关系后来参了军,相继在山东、新疆、西藏服役,后来转业还是退役回到本省会买的房,算是我村比较出息的一个。
退役后相继做了几个项目都以失败告终,穷愁潦倒的时候想起亲戚对我几次提及的考取驻疆干部就是公务员,当时新疆的考取条件相对容易,28岁以下团员都可以参与,语文、政治课目及格就可以入选。被选上后在首府干部学校学习一年然后分配到各地工作。探家时我看过在首府学习的战友,学习主要是政治、维吾尔语,每月补贴三百元生活费。战友说维语也不好学,他爱好文学、音乐,学维语估计头疼。我对那个公务员也并不感兴趣,心想又要去像侍候部队领导那样去巴结人,也不喜欢荒漠风沙的环境,就没有考虑考取公务员,亲戚见我执拗就作罢了。公务员对工藓阶层算是香饽饽的职业了,现在回想有些后悔,我没有成为许三多,也没有成为杜拉拉,只是个平凡的人,造化弄人啊!
失意的时候想起四伯对我说的郭子仪,为人处事有时真难,懊悔当时的选择,认不清的自己,看不懂的人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