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摄影心理读书
我看杜老是天才——在杜鹏程纪念会上的即兴演讲

我看杜老是天才——在杜鹏程纪念会上的即兴演讲

作者: 西门西 | 来源:发表于2024-07-14 06:27 被阅读0次

    人们的印象中之所以常常把杜鹏程当作一位文学笨人,并不是从他的真实才华与代表作品探究而得,而是轻信且尽信了1979年元月他在《保卫延安·重印后记》中的一段话:“直到一九五三年终,最后完成了这部作品,并在一九五四年夏出版了。那些被我涂抹过的稿纸,可以拉一马车。才气横溢的人,洋洋数十万言,也许挥洒自如,视若等闲。而′我却是十足的笨人,除了拼命的学习和劳动,别无所长啊!″

    平心而论,这一段话′固然发自肺腑、情真意切、令人感动,但其中明显不乏礼让为先、自我谦虚的成分,毕竟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崇礼尚谦都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一大美德!

    然而,你能因为鲁迅曾经写过著名的《门外文谈》一文,自视“文学门外汉”,你就真地把鲁迅当作一位文学门外汉吗?你能因为莫言曾经怀疑自己配不上作家这个称号而不愿用小说家这个高大上的字眼,觉得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写小说的,你就真地把莫言当作一个写小说的吗?你能因为陈忠实曾经说过文学是笨人的事业,而自己就是一位最笨的人,你就真地把陈忠实当作一个最笨的人吗?

    显然不是!

    一位作家到底是一位天才还是一个庸才,不是仅仅听作家自己怎么说,而是要探究作家的真实才华与代表作品,所谓听其所言而观其所为。

    通过对杜鹏程创作真实才华和代表作品《保卫延安》的探究,我们不得不承认杜鹏程其实是一位天才作家!

    一、天降大任,敏感重大题材,先下手为敬。

    历史常常会为各种重大任务自行选定各种重要人物。

    历史人所选定的重要人物也常常能够自觉担当起所应担当的重大任务。

    此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助时势。

    《保卫延安》同杜鹏程的创作关系正是这种情理。

    一般人只知道杜鹏程在1949年至1953年四年间创作完成了《保卫延安》,岂知杜鹏程在延安保卫战正在惊天动地、如火如荼地进行之际已正式酝酿创作《保卫延安》!

    孟子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1947年初春延安保卫战刚一拉开序幕的时候,杜鹏程这位历经童年孤儿寡母贫寒日子熬炼、少年半工半读艰难岁月磨炼、青年丰富多彩革命生活铸炼的青年才俊,正奉命在王震将军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独立第四旅第十团二营六连担任新华社战地记者,因此他不仅是延安保卫战的亲历者、见证者、战斗者、,而且是延安保卫战的感受者、报道者、讴歌者。

    正是在每天同无数热血沸腾、视死如归、前仆后继的战士们亲密无间的生活、交谈中,每次对大智大勇、指挥若定、身先士卒的将领们满怀敬仰的接触、采访中,杜鹏程当时就万分感动、灵感迸发,萌生了创作《保卫延安》的强烈而明确的冲动和热望,于是他除了采写新闻速写、通讯报道之外,一切都在为创作这部小说在做最为充分的准备:不仅天天雷打不动地写战事日记,举凡人物印象、生活感爱、风土人情等等一无所遗;而且常常写作不受时空限制,所有行军包袱、老乡灶台、阵地石墩等等照用不误……正像他在《<保卫延安>的写作及其它——重印后记》一文中回忆当时构思创作所说:“这一场战争,太伟大太壮烈了,随便写一点东西来记叙它,我觉得对不起烈士和在战争中流血流汗的人们。然而要写一部长篇巨著,并且在我们现有的描写战争作品的水平上有所提高,有所创造,又谈何容易!”

    显而易见,《保卫延安》不是受上级指令而创作的,也不是被别人启发而创作的,更不是模仿某部名著而创作的,而是自发灵感、自我酝酿、自觉准备、自行创作的,令人拍案惊奇,迪人取经效法!

    二、天赋异禀,擅长戏剧创作,精于艺术构思。

    四大文学体裁中,散文的本质是揭示人生哲理,因其风格多样、品类丰富,所以难度最低;诗歌的本质是抒发内在情感,因其感情饱满、想象丰奇、篇幅短小,所以难度较低;小说的本质是塑造人物,因其内容丰实、人物立体、意蕴深远,难度较高;戏剧的本质是表现矛盾冲突,因其时空集中、冲突强烈、结构严妙,所以难度最高,所以雨果、歌德等天才全能作家一般的写作顺序都是:先写散文,再写诗歌,进写小说,后写戏剧。

    一般而言,能写戏剧的作家,肯定也能写小说;能写小说的作家,不一定能写戏剧:戏剧对作品结构严谨性和巧妙性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但是,全能作家中也有先写散文,再写诗歌,进写戏剧,后写小说的,杜鹏程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

    杜鹏程在1949年创作《保卫延安》之前不仅已经发表了几十万字的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散文作品,而且创作了多部诗歌和戏剧相结合的秧歌剧和歌剧——尤其是完成于1948年的歌剧《宿营》,不仅被当时西北战线上的许多文工团经常盛情上演,而且还被延安著名刊物《群众文艺》正发表,继而又由西北人民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单行本。

    《宿营》这部歌剧的上演、发表和出版,不仅如同强心针一般极大地激发和增强了杜鹏程从事文学创作的勇气、信心和力量,而且突出展示了杜鹏程天赋异禀、精于艺术构思,这一点为创作长篇小说《保卫延安》奠定了核心基础。

    作家创作文学作品,正如工匠建造房屋,如果没有创设好严谨而巧妙的结构,一切美好的愿景、丰富的意蕴、隽永的韵味都无从谈及。

    杜鹏程,作为当代文学史上大规模正面描写革命战争的拓荒者,在《宿营》歌剧创作经验——尤其是艺术构思的磨砺与积淀之下,再加上或许是受故乡勇闯群山、穿越群山、贯缀群山一路东流的黄河的启迪,或许是受延安上空照射云朵、穿透云朵、串连云朵千古东升的太阳的启发,灵感天来,妙手偶得,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小连队——周大勇连队参加青化砭伏击战、蟠龙镇攻坚战、长城线突围战、沙家店歼灭战、九里山阻战等著名战役为主线,以李振德老人为代表的人民群众在战争年代的苦难遭遇和同人民军队的血肉关系、敌军营垒由强到弱和由胜到败的溃灭过程为两条副线,三线交错,主次分明,有条不紊,高度艺术化地再现、展现、突现了1947年延安保卫战艰苦卓绝、波诡云谲、惊天动地的巨大规模、战斗历程和历史画卷,塑造了彭德怀、周大勇、王老虎、李江国等星光璀璨的英雄群像,揭示了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决定革命战争胜利的伟大主旨,成就了一部表现英雄、赞美英雄、致敬英雄的英雄史诗。

    这种主线分明、三线交织宏大严妙的艺术构思,在当时中国长篇小说创作中首开先河,真可谓独出心裁、自我作古,令人叹为观止,迪人创新奋进!

    三、天启神思,妙用象征手法,境界雄奇壮美。

    象征手法是一种传统经典而又颖异隽永的表现手法,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中比比皆是、蔚为大观,可谓源远流长、历久弥新: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否善于运用象征手法,已经成为衡量一部当代文学作品档次高低的重要尺度。

    杜鹏程天启神思,在《保卫延安》中巧妙地运用象征手法,创造出了雄奇壮美的艺术境界。

    首先,杜鹏程选择保卫延安这一特定的战争题材,在波澜壮阔、锐不可当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本身就极富象征意义:正是伟大的延安保卫战拉开了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恢宏序幕,正是神奇的延安保卫战奠定了神奇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昂扬基调,正是卓越的延安保卫战预告了卓越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终胜利。所以,杜鹏程得天独厚、捷足先登地选择保卫延安这一特定战争题材本身,就使作品的艺术境界远远超卓于这场单一的战争本身,而具有象征整个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莫大意蕴,其境界天然而自然地雄奇而壮美!

    其次,杜鹏程匠心独运、别具慧眼,仿佛一位诗人同一位画家的合体,在《保卫延安》善于运用雄奇壮美的意象渲染和营造雄奇壮美的意境。

    《保卫延安》结尾就是一个最为突出的范例:

    “北方,万里长城的上空,突然冲起了强大的风暴,掣起闪电,发出轰响。风暴夹着雷霆,以猛不可当的气势,卷过森林,卷过延安周围的山岗,卷过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征战过的黄河流域,向远方奔腾而去。……”

    在这里,杜鹏程如天降圣手,文心雕龙,以洪荒之力、神妙之思,自觉自然、浑然天成地把“万里长城″“风暴"“闪电"“雷霆”“延安″“中华民族”“黄河流域″“远方"等一系列雄奇壮美的意象水乳交融地集结、组合在一起,共同创构出一幅中华民族雄奇而壮美的奋然崛起图!

    米开朗基罗说过:“大卫根本就不是我雕刻出来的,他本来就在那块石头里,我只是从石头里把它找出来而已。"

    米开朗基罗,千锤万凿,用了整整三年从一大块石头里找出了千古不朽的《大卫》;杜鹏程,千修万改,用了整整四年从一马车草稿里找出了千古流芳的《保卫延安》:既然米开朗基罗被誉为伟大的天才,那么杜鹏程也就顺理成章地应该被视为伟大的天才!

    我们今天动辄慷慨大方、甚至迫不及待地把天才一词赠予那些网红艺人、商业大佬、应试高手,我们此刻又何必吝惜把天才一词归还给真正天降大任、天赋异禀、天赐妙笔的杜鹏程呢?!

    不管历史一贯因循的成见如何,不管别人一向的意见怎样,不管九泉之下一生礼让谦虚的杜老是否同意,我看杜老是天才!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看杜老是天才——在杜鹏程纪念会上的即兴演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aqh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