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看到一则推文,称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文莱如是说: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还提及西方的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的核心为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文中引经据典,论述作者的观点: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
其中有一段直戳上班族心窝的话,引述于美国已故小说家David Foster Wallace演讲的内容(未google考证),“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起床。因为,第二天有的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习性:无意识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温水煮青蛙故事的另一种演绎。
收尾的时候作者也未能免俗,列举了鸡汤味浓重的12点的思维方式,让读者按图索骥,习得获取幸福的能力。文末的广告语,“一周共读一本书,一年轻松汲取52本书的精华”,让作者的意图显露无遗。
又是一门“你有病,我有药”的生意,你没时间读书,没关系,交钱我们替你读书,画题纲,上干货,好让你在饭局显摆。
罗胖子自我标榜为“做大家身边的读书人”后,类似的读书会不少,都纷纷打着付费知识的旗号圈粉。信息爆炸时代,到处都是雷同而无用的信息,在《娱乐至死》一书中,尼尔·波兹曼引用了柯尔律治的一句诗:到处是水,却没有一滴可以喝。这就是社会现状,想向他人显摆自己有水可喝,只需付费,即可轻松享有精华而,互联网的书读人则慢慢控制你的钱袋甚至脑袋......
读书,还是得一页一页翻着读,纸张的材质、环境、甚至当时的心情,都是阅读体验的重要因素,快不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