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MVP-最小可用产品的设计之道
原创:mathildaff产品经理战地笔记2018-10-01
MVP全称Minimum Viable Product,即最小可用产品,在需求评审会上,产品经理经常会说,先尽快将产品上线让用户去试用,再小步快跑迭代,通俗的讲就是MVP。
MVP的目的是为了快速验证新产品是否被用户所接受,而做的最小必备功能集合,用于投放到市场,快速验证,拿到数据,作改进优化。
通常的做法是,先收集用户的需求,形式不限,可以是看数据、访谈用户、问卷调研等,这时候往往会觉得这个功能需要做,那个功能也需要加上。MVP此时就起作用了,聚焦最小功能集,能把核心链路跑通,能拿到数据,就打住吧,先上去赶快试试市场的反馈。
让我们一起通过实例来看看C端和B端产品如何通过MVP逐步演化。
以购物车为例,最初的电商网站是没有购物车的,之所以产生购物车,是因为消费者在一家店铺买多个商品时,需要一件件拍,商家需要一个个去掉商品的邮费,只保留一件的。这时候商家就受不了了,说你们能不能做一个一次性下单的工具。雏形的购物车就这样诞生了,
它的最小功能集:
能分清哪些商品一起结算:“店铺名称+宝贝图片+宝贝名称”
加购若反悔后能“删除”
能一起下单“结算”
首版购物车如下示意图:
上线后,消费者觉得这个工具挺好用的,只是有些使用的不便,比如,想知道加购的商品多少钱,加购了几件,暂时不想买的希望留在购物车下次再买。这时候购物车慢慢演化成这样:
再后来,随着用手机购物的比例越来越多,通过个性化推荐将宝贝直接推送到消费者面前,就有了购物车的猜你喜欢、找相似:
再往后,商家的运营能力越来越强,店铺内发券、满减、包邮类的营销活动越来越丰富,平台的跨店营销活动也多了起来,随着营销玩法越来越复杂,消费者需要在下单前更直观的看到购买后到底能优惠多少钱,因此,购物车就承担了营销表达和优惠抵扣表达的职能。
C端产品MVP,是把最小产品先上线(注意是先上线),然后再根据用户的使用反馈逐步迭代优化的过程。如果用户量很庞大,可用采用切流的方式先试验效果,切流的比例看基数,如果基数很大,建议先切2%-5%,然后再逐步放大。
再说说B端产品MVP,由于用户群比较特殊,且工作场所也会影响用户的使用,所以一般产品经理要去实地调研访谈,形成一个产品方案,最简单的MVP可以是画在纸上的demo图,也可以是交互稿,也可以是静态的网页,没有后端系统连接,形式不限,但要让客户能知道你的产品是解决什么问题的。
我们举个例子:
假设,你想基于微信小程序,给社区的小店做一个门店portal,这时候,你可以不用把产品做出来,先画一个demo,拿给商家看一下,
拿给卖水果的商家,反馈希望把水果放上去,让客人直接订购。拿给鲜花店的老板,反馈想要个鲜花展示的地方,能把生日、送妈妈、送爱人分类展现出来,客人可以直接在上面订货。好了,根据这个demo,得到了用户共性的诉求——希望老客人在线上复购,那么我们为用户设计一条老客复购链路,先通过线下的第一次购买,引导用户关注门店小程序二维码,今后可直接通过线上订购。
B类的需求差异很大,需要快速的与用户互动,拿到反馈,识别共性需求,找出差异化的爆点。
我记得几年前,曾经规划给商家做一个询盘管理系统,拿着交互稿,在上海拜访了3家商户,请他们一一点击试用,最终发现功能太高级,不适合没怎么接触过PC互联网的小老板们使用。所以说,MVP最直接的好处在于,能快速把产品经理脑子里YY的产品方案打回原型,接上地气。
最后我们总结一下MVP必备的要素:
1、最小可用功能
1)主链路
2)爆点(有则更好,没有上线后继续挖掘)
2、用户反馈回路
1)行为路径的数据埋点
2)用户反馈表单或能联系到的方式
在使用MVP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几件事:
1、访谈用户的时候,不要问“这个是你需要的吗?”,用户给你的回复肯定是“需要”,因为现在不花他的任何时间金钱,访谈的的技巧要提前做好功课,否则,得到的答案可能是错误的;
2、MVP+爆点
不仅要有MVP,还要有爆点,微信的爆点是摇一摇,钉钉的爆点是免费打电话,虽然这些在如今已经很少人使用,但在当时,这些爆点自带传播效果,快速的帮助产品完成了冷启动;
3、MVP不等于最简单的功能
“简单+可用”才是MVP的精髓,MVP的目的是测试市场的接受度,要基于终局去简化产品,而不是一个变形的背离初心的产品拿到市场上测试,得到的结果与将来的终局是背离的,最终是达不到测试目的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