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甲骨文、金文所见:中族“中国”

甲骨文、金文所见:中族“中国”

作者: 神秘的先秦时代 | 来源:发表于2023-12-05 06:43 被阅读0次

作者:徐驳

“中”字,在甲骨文、金文中,有作为地名、人名或族名使用的情况。

《甲骨文合集》01488:己卯(卜)……大庚……于中。

大庚,文献记载作太庚,是商代第六位商王。《史记·殷本纪》“沃丁崩,弟太庚立,是为帝太庚。”中,作地名。

合集5574

《甲骨文合集》5574:囗气自喦廿屯小臣中、示,兹。

《甲骨文合集》5575:(丙)子,小臣中囗。

《甲骨文合集》16559反:小臣中……。

《合》5574、5575、16559反中的“小臣”,是商周官名。据宋镇豪主编《甲骨文与殷商史》之张永山《殷契小臣辩证》的研究,小臣的职责情况主要有五种:一、管理农业生产;二参加祭祀有关活动;三参加征伐;四、执行商王的其他使命,朝见和纳贡;五、侍奉商王的日常生活。

中、示,应是以族名代指人名,中本是中族,示本是示族。据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的统计,带“中”族徽的金文至少有20件,带“示”族徽的金文至少有8件。

合集389

《甲骨文合集》388:己未宜于義京羌三卯十牛,中。

《甲骨文合集》389:丁酉(宜于)義京羌三(人)卯十牛,中。

《合》388、389中的“中”,应为族徽名。

金文所见中族如下,本文作简单介绍:

集成367

《中铙》(见《殷周金文集成》367、368、369、370、371)安阳殷墟西区出土,商代晚期器,铭文:“中”,“中”是族徽。

集成6213

《彳止中祖觯》(《殷周金文集成》6213),商晚期器,铭文:“彳止中祖。”彳止,金文又写作“址”、“止”或“此”。如《囗作父丁卣》(《集成》5332)铭文:“囗作父丁尊彝。亚止、中。”《中作妣己觯》(《集成》6482)铭文:“作妣己彝。中、亚址。”这三件金文都铭有“中”和“止”或“址”或“彳止”等组成的复合族徽,表明“中”族和“止”族应有某种较密切的关系。

由《址亚方鼎》(《集成1759》)和《邾義伯鼎》(《集成》2640)铭文可知,“址”字又可以写成“此”。

《址亚方鼎》,据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铭文释为:“址亚鼄。”鼄即邾。

《邾義伯鼎》铭文:“邾義伯作此嬴尊鼎,其万年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此嬴,是嬴姓此国女子出嫁到邾国,应是邾義伯的夫人。

据赵平安《金文释读与文明探索》,“在山东出土的商代族氏文字中,有亚形中从此者......很可能就是邿国的不同写法。”邿国位于今山东长清一带。

据《近出》114记载的一件《中铙》,器物出土于1990年安阳市郭家庄商代墓葬。在这件铙的甬上单铭一个“中”字,在铙的鼓内壁铭有3字:“亚宪止”。谢明文《商代金文研究》认为,“中,亚宪止”是“中”“宪”“止(址)”三族组成的复合族名,他们彼此关系密切。据苗利娟《关于商代金文中族名的界定与思考 》,中族是址族的一个分支。如此,则中族也当为嬴姓。

集成8630

《中父辛爵》(《殷周金文集成》8630),商晚期或西周早期器,铭文:“父辛。中。”“中”为族徽。

集成1714

《中妇鼎》(《殷周金文集成》1714),西周早期器,铭文:“中妇䵼。”中妇,据陈絜《商周姓氏制度研究》应解释为,中族的媳妇。

集成2458

《中作祖癸鼎》(《殷周金文集成》2458),西周早期器,铭文:“侯赐中贝三朋,用作祖癸宝鼎。”中,人名或族名。

集成5332

《囗作父丁卣》(《殷周金文集成》5332),西周早期器,器盖同铭:“囗作父丁尊彝。中、亚止”。首字不识,铭文后面的“中、亚止”,这是止族和中族的复合族徽。

集成3377

《中作旅簋》(《殷周金文集成》3377),陕西岐山县蔡家坡出土,西周中期器,铭文:“中作旅簋。”中,人名或族名、国名。

集成949

《中甗》(《殷周金文集成》949,西周中期器,北宋末出土于今湖北孝感地区,共六件,称为“安州六器”,铭文:“王令中先省南国,贯行执居在曾,史儿至,以王令曰:余令汝使小大邦,厥又舍汝刍量,至于汝庸,小多□中省自方,复造鄝邦。在噩师次。伯买厥令以厥人戍汉中州,曰段曰□,厥人□廿夫,厥贮者言曰,宾□贝,日传劭王休,肆□又羞余承用作父乙宝彝。”中先,当是中族人,名字也见于《中方鼎》。曾,是曾国,地望在今随州。史儿,是儿族成员在西周政府当史官之人。儿族地望在陕西省宝鸡市茹家庄一带。

集成2751

《中方鼎》(《殷周金文集成》2751)西周中期器,“安州六器”之一,铭文:“唯王令南宫伐反虎方之年,王令中先省南国,貫行,埶王㡴,在夒囗山。中乎归生凤于王,埶于宝彝。”南宫,是西周初分封在今湖北随州的曾国第一任国君南宫适,后代以南宫为氏。中先,中为氏名,先是私名。

集成9668

《中伯壶》(《殷周金文集成》9668),西周中期器,铭文:“中伯作辛姬䜌人媵壺,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中伯,中为国名,伯为爵称,据此铭文可知“中国”为姬姓。辛姬䜌人,应是中伯出嫁到辛国的女儿,辛是夫家国名,姬是父家姓,䜌人是名字。《中伯壶》是中伯为出嫁到辛国的女儿所作的一件陪嫁媵壶。

前文论述,据苗利娟《关于商代金文中族名的界定与思考》,中族是址族的一个分支。如此,则中族也当为嬴姓。但据《中伯壶》铭文,中族为姬姓。

这说明前面的判断有问题,或者有其他的可能。一种可能是,中族可能不是址族的支族,中族和址族可能是互为婚姻关系。第二种可能是,商代中族和周代中族可能族姓不同,这种情况在商周改朝换代的历史背景下是比较多的,如燕国、齐国、应国、曾国等。

集成2582

《辛中姬皇母鼎》(《殷周金文集成》2582),西周晚期器,铭文:“辛中姬皇母作尊鼎,其子子孙孙用享孝于宗老。”辛中姬,应是嫁给辛国的姬姓中国女子,“辛”是夫家国名,中是父家国名,姬是父姓。

集成4356

《中伯盨》(《殷周金文集成》4356)西周晚期器,铭文:“中伯作孌姬旅盨用。”这也是一件中伯为其女儿做的陪嫁媵器。

集成3755

《中友父簋》(《殷周金文集成》3755),西周晚期器,陕西扶风县齐家村窖藏出土,器盖同铭:“中友父作宝簋,子子孙孙永宝用。”中友父,可能为中族成员。

从出土中族器物及铭文来看,周代中族地望有两种可能,一是今陕西宝鸡一带,一是汉水流域一带,可能为西周分封的“汉阳诸姬”之一。

相关文章

  • 025汉字“子”

    “子”是象形字。甲骨文像小儿在襁褓中的样子。金文像婴儿双手张开要人抱的样子。小篆的形体承接甲骨文、金文,并线条化。...

  • 有趣的甲骨文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从甲骨文到金文,从篆书到隶书,直到楷书、草书、行书。显然最古老的汉字莫过于甲骨文了。 甲骨文是...

  • 商代文字

    数量最多的是甲骨文,其次金文 甲骨文,商代统治者的占卜记录。 金文,是青铜器上的铭文。 商代文字形体特点 金文,保...

  • 最早的汉字

    甲骨文与金文,是最早的汉字,是了解中国汉字的敲门砖。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是在龟甲或兽骨...

  • 君字甲骨文、金文的象形原型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7月2日 “君”字甲骨文、金文如下: “君”字甲骨文、金文相同,由“在木上写字”+...

  • 笔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原型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7月2日 “笔”字甲骨文、金文如下: “笔”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原型,由“手和木”组...

  • 汉字趣味常识50条,5分钟爱上汉字!

    1.汉字七体: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2.汉字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及商之前)——金文(周)—...

  • 古董学习从古钱币开始

    我国古钱种类繁多,古钱币上的文字几乎囊括了中国书法的所有字体:甲骨文、大篆、中篆、小篆、金文、真书、行书、楷书等等...

  • 中文的发展历史

    陶器文字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

  • 幽字甲骨文、金文象形原型

    作者:大禹昆仑 日期:2019年7月2日 “幽”字甲骨文金文如下: 对其分析后得到如下图示: “幽”字甲骨文、金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甲骨文、金文所见:中族“中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fr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