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告别秋,愿你蓄积的能量,可以捂暖一整个冬天。
《浮舟》/简媜
【立冬】“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节,朔风起,地始冻,水始冰,草木调零,叶半青黄。
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也表示着万物收藏,归避寒冷,为什么有的人对“冷”特别敏感?需要注意些什么,才能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呢?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天气一冷,容易出现手脚冰凉的情况,多属于中医所说的“阳虚体质”。要消除手脚冰冷,须从日常生活方面来进行调节,改善阳虚体质,令四肢温暖、面色红润。
1、每天泡脚
很多人手脚冰凉的症状是气血不足或者阳气不足造成,不妨采用泡脚的方式改善症状。
水的高度要漫过脚踝,可以在泡脚水内添加当归或者生姜的药材,直至身体微微出汗就可以活血化瘀并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手脚冰凉的症状迎刃而解。
2、中药调理
中医有驱寒补虚的中药对手脚冰凉有特效。比如人参、党参、当归、枸杞子、干姜等中药材,这些中药通常较适合虚寒体质的人。
建议经常手脚冰凉的人可以到中医科接受检查,明确病因后服用中药调理即可,常见的中药汤剂处方括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但是注意一定要遵从医生的嘱咐而不要随意用药。
3、穴位按摩
通过按摩的方式可以起到温通气血乃至扶正祛邪的作用。
阳池穴是支配全身血液循环的重要穴位,除按压阳池穴外,按揉涌泉穴、劳宫穴对于手脚冰冷也有一定的作用。
脚部冰冷时,脚尖尽量向上勾,到达最大限度时,再绷直脚面,循环几次可缓解。
4、多做运动
做运动,可以让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充满活力的同时也不容易发冷。
选择一些平缓的活动量不大的,如登山、慢跑、打太极等,也可以健步走,用比平常走路速度快些、比跑步又慢些的速度,大步往前走,双手顺便甩一甩,走上30分钟,全身就会暖起来。
5、调整饮食
吃些温补的食物如人参茶、姜母鸭、桂圆茶、黑芝麻、甜汤圆等,冬天吃不仅让身子暖,可以达到补身健体之效,手脚冰凉也可以逐渐消除。
尽量少吃寒凉的水果,如西瓜、生菜、木耳等,气滞血淤的女性,服用姜糖茶有助于养血散寒。
6、注意保暖
俗话说:“风从项后入,寒从脚底生。”冬天天气寒冷,一定要注意保暖。
同时也不要穿太紧的衣服,否则会影响到血液循环。晚上睡觉前穿上保暖的毛袜,帮助双脚防寒,还有利于睡眠。
饮
食
养
生
适宜:
▼红枣、橘子、豆芽、桂圆、杏仁、山药、南瓜、牛肉。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人体需要加温以抵御寒冷。此节气又是干季向寒季转换的过程,燥的感觉更加明显,饮食宜「滋阴潜阳」。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汤补,汤要饭前喝。以羊肉、牛肉、鸭、鱼、兔肉、肝、肺为底,加入这些配角:枸杞、红枣、雪梨(这个很值得一试)、柚子皮(也可以喝蜂蜜柚子茶)、桂圆、杏仁、山药、南瓜。立冬后的白菜、萝卜肥美味甜,且有消食下气的功效。凉物热吃,炒熟或煮熟后热吃,既不伤脾,又解了燥气。
《千金方》说:「冬三月宜服药酒一二盅,立春则止。终身常尔,百病不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药酒,比如山药酒、枸杞酒等。
少吃:
▼田螺、海带、螃蟹、鸭血、文蛤、辛辣、燥热。
黏硬、生冷的食物多属阴,冬季吃这类食物易损伤脾胃。食物过寒,容易刺激脾胃血管,使血流不畅,而血量减少将严重地影响其他脏腑的血液循环。而食物过热易损伤食道,进入肠胃后,又容易引起体内积热而致病,皆有损人体健康。
因此,冬季饮食宜温热松软,诸如性寒凉的田螺、海带、螃蟹、鸭血、文蛤,以及辛辣及燥热等性质的食物应少吃
忌吃:
▼猪腰子、羊腰子、花椒、胡椒、韭菜、霜打熟菜。
《金匮要略》:冬三月,勿食猪羊等肾。
《千金方》:十月(农历)勿食椒(胡椒、花椒),伤血脉。勿食韭,令人多涕唾。勿食霜打熟菜(被霜冻过的菜,好像煮熟过一样,现在很难见到,但是若在冰箱中放的久了,冻蔫的菜也和此类似),令人面上无光。勿食獐肉,动气。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