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听说可乐在幼儿园出手打了小朋友。老师说原因是:可乐把奥特曼贴纸扔在了地上,一个小朋友捡了起来,可乐想把贴纸要回来,对方不给,尝试了几次,无果,可乐动手了。老师在试图解决这件事情的时候,可乐还踢了老师。
在跟随描述头脑浮现情境时,虽然没有过去那么焦躁,觉察自己的情绪,焦虑还是存在的,内心的一个声音是:“这样的行为真是太恶劣了!”
然而,可乐的属于多血质偏多的孩子,做事易冲动,有时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当感觉被侵犯时往往主动出击。
头脑中理性和情绪不断撞击,一方面,我能理解在那个当下他的愤怒一定是来自于他怎么要对方都不给。另一方面,我在纠结,每一次都是共情他的感受,告诉他这样是不对的,下一次应该好好说或向老师求助。但是他仍然还会有类似事情发生。想要他立即改变的控制感,以及担心好好说他根本不往心里去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我能觉察焦虑在那里,来自害怕他人评价的面子问题也在那里。然而,不同的是,带着这些觉察我却不再那么焦躁。不想一味的把无力化为怨气全部发泄在孩子身上,就是我们所谓的“好好管教管教”。
晚上结束工作回到家已经十点半了,一进屋可乐高兴的跑出来,他在等着我,心里暖暖的。彼此一个大大的拥抱。
我跟可乐还有爸爸分享,并邀请爸爸和我一起扮演今天我在幼儿园看见的事情。(其实,就是我听说的事情。)
“我今天看到小班小朋友发生的事情,一个小朋友把书掉到了地上,被另外一个小朋友捡到了。”
我是掉书的小朋友,爸爸是捡书的小朋友。
“这是我的书,请你还给我。”
“不给”
……
在反复要了好几遍之后,我打了对方。
旁边的可乐说:“真是欺人太甚了!”
然后,他说:“妈妈,今天我也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我:“哦,这么巧啊!你是被谁打了吗?”
可乐:“不是,我打了hh……”
然后可乐描述了经过。
我:“你当时一定是气急了,怎么要他都不给,你很生气。”
可乐:“嗯!”
我:“一气之下,还踢了老师。”
可乐:“我没有踢老师。”
接下来的事情可想而知,我和爸爸轮番给出了一些策略,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怎么办……
说着说着我意识到可乐不说话了。
是的,我们又从共情转移到了说教的老路上,一切还是来自于焦虑。
我:“儿子,你现在感觉怎么样,你的感受是什么?”
可乐:“不想说,没有感受,我要睡觉了。”
爸爸还在继续引导和温和的说教。
我:“妈妈想听听你的感受。”
可乐:“我不想让爸爸听到。”
爸爸很尊重的退出可乐的卧室。
可乐搂着我的脖子,留下了眼泪。
轻轻的在我耳边说:“后悔。”
我:“这种感觉我也有过,以前我冲你发脾气,之后我就后悔,所以,后来会向你道歉。”
(我还想说,发脾气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但是没有,不想再说教了,这需要我以身示范吧。)
我:“我小的时候也会像你现在一样,有一些烦恼,我叫它成长的烦恼。”
可乐的话匣子打开了。
可乐“我觉得幼儿园太烦了,还不能玩爬梯,还不能玩滑梯。”
我:“嗯,你想玩那些,可是老师规定玩别的,我小时候也觉得那样好烦呐。”
可乐:“妈妈我还想说。”
我:“嗯!继续!”
可乐:“就不能给个菜单让自己选择吃什么吗?每天就吃那些。”
我:“嗯,有的时候好吃,有的时候不好吃,要是能像饭店一样就好了。”(心里其实觉得孩子好可笑也好可爱呀!)
可乐:“妈妈,我还想说一个。”
我:“我听着。”
可乐:“还不能去后花园,不能想去哪就去哪,上课还不能去卫生间……”
我:“听起来,你希望自己拥有自由。”
……继续说着我“小时候”的烦恼。
可乐:“妈妈,你小的时候会跟你的妈妈说这些吗?”
我:“不会。”
可乐:“为什么?”
我:“因为,我的妈妈会说,幼儿园有幼儿园的规则,你要遵守规则。听老师的话……”
我:“如果今天妈妈跟你说这些,你还愿意跟我聊天吗?”
可乐:“不愿意。”
说着紧紧的抱了抱我的胳膊。
说着说着可乐从哭说到笑,开心的进入了梦想。
然而,我陷入了思考中,“如何让他知道每个人都要遵守集体中的规则呀?”貌似我们今天的谈话都是共情,可是我原本是应该教育他不要有负面的情绪,在幼儿园就要遵守幼儿园的规则,老师不让上卫生间是因为上课有上课的规则。老师害怕上小学不能适应……这些我该如何让他知道呢。
换个角度再来思考,在集体当中可乐真的一直不遵守规则吗?虽然他厌恶那些规则,是不是也在努力遵守?那么他今天跟你说这些是想让你帮他解决吗?
我们大人不如意找几个朋友喝喝酒,吐吐槽。那么孩子呢?在我们成人看来那是必须遵守的规则,那是为了孩子好,可是在孩子看来那就是没有自由。其实,他们每天也是顶着多大的压力在生活,这就叫“成长的烦恼。”难道我们小的时候没有吗?还记得怎么穿也穿不够的校服吗?上了大学的感慨是“终于不用穿校服了”,我们的教育是培养统一的人。可是,孩子他也有个体的想法呀!
我们对单位的某些规则没有抱怨吗?对大大小小的会没有怨言吗?我们就不遵守了吗?
我释然了,孩子他能真诚的向你表达,他只是想吐吐心里积压的怨言,并无让你帮忙解决的意愿,而我,能做的就是倾听,然后给他心里上的支持。
儿子,感谢你的信任,感谢你的诉说,让我听到你,看到你,感受到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