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一年一度的高考总会如期而至,高考后总会有几家欢喜几家愁,无疑高考中胜出的孩子会成为人们羡慕的对象,母凭子贵,这些孩子的家长也经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就是你家孩子是怎么教育的这么优秀的,可不可以给我们分享一下经验,这时候几乎每个家长都是我们没有特别管过,都是他自己学的,这时候都认为优秀生家长们凡尔赛了,那没问题来了,这些家长到底是不是凡尔赛呢?是真的没有管过孩子的学习还是说管了孩子的学习自己都不知道呢?
借着这个话题,我们来看一下这些父母是不是真的没有管过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是唯一一类不用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职业,孩子刚出生时每位父母都是新手,为什么有些家长很轻松能把孩子教育的很好,有些家长就在教育孩子这件事上费尽心思呢?这主要和父母的心理成长有关系,我们借这个话题来聊一聊心理成长的过程:
首先第一个阶段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因为孩子刚出生的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很低,只要不哭不闹就是好孩子,并且家长这时候也没有攀比心,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这时处于一个无知的状态,这时候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是个天才,是个神童,对孩子的未来充满了无限的幻想,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处于愚昧之巅的状态;当孩子慢慢长大,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思想,尤其时孩子可以参与集体活动的时候,很多孩子聚在一起,这时候就会发现虽然孩子很小,但是每个孩子之间已经有差别了,有的孩子客观开朗,到哪都不认生,有的孩子一旦父母不在身边就惊慌失措,不敢参与集体活动,这时候家长就会开始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了,也会发现自己孩子的一些不符合自己期望的性格和特点,这时候家长追因时会发现在孩子养育过程中还是有很多方法和讲究的,自己就会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知识,这时开始进入自知的阶段,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发现原来还有这么多知识等着自己去探索,也会发现自己犯过很多错误,这时候会处于一个绝望之谷的状态;青蛙只有知道自己在井里才能跳出井口,同样家长知道自己是无知的,下一步肯定会去探索和学习,所以经过学习后下一步会进入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觉察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爬坡之路的状态,知道哪些是对的了,哪些是错的了,经过反复的训练,把自己觉察的内容反复做,只会就会进入不知道自己知道的阶段,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形成习惯。形成习惯后就进入了无意识的状态,就像我们吃饭使用筷子一样,外国人看来可能会很惊讶,你们怎么用两根小木棍就可以夹菜,还可以夹花生米,好神奇,如果问我们是怎么做到的,我们可能还一脸懵,都不知道自己咋做到的,这就是形成习惯了。所谓成长,始于无知,终于习惯;习惯成自然。
所以回到开始的问题,优秀生的家长说没管过孩子,也许真的不是凡尔赛,是因为这些家长形成习惯了,所以也说不出到底是怎么管了孩子。那些能够说出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大多还是处在觉察的状态,还未到达习惯的状态,所以能说出如何教育孩子的家长就是还不会教育孩子的家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