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2704/389e2e98249cc459.jpg)
弯下腰,亲近他,我才发现,这个动作是如此不自然,因为习惯了居高临下,习惯了师道尊严,习惯了你我只是师生关系。
弯下腰,亲近他,我才发现,他的认真与专注,他的边听边记,他的双色笔批注,那是学习上的有心人,更值得大家学习。
弯下腰,亲近他,他的异常紧张与不安,他的惊慌与失措,他的仓皇与落魄,暴露无余。我摸摸他的头,拍拍他的肩,不自在的他,慌忙朝我点点头。背起行囊出发吧,小子,差距就是这样一点一点拉开的。
我们常说,老师要弯下腰,蹲下来,走进孩子,我想,真正的发生不但是在举手投足之间,更应该是在真实的课堂上。他专注读书时,他专注练字时,你和他真真切切的在一起,你时时刻刻在他身边,他时刻要紧绷着那根向上的弦。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2704/df22b7fcc1ac14d8.jpg)
一次听讲座,老师谈到心理学中的远近原理,距离你远,他就会放松警惕,距离你近,他就会提高警惕,这是心理效应,所以课堂上的老师,你不但要关注全体,更要关注个体,讲台不是你的唯一阵地,你要时不时走下讲台,靠近他,刺激他。一听,还就是这么回事。
老师专心上课,前三排在认认真真听讲,后三排一片寂静,各干各事,发呆的,下神的,涂鸦的,虽不说话,但已游离于课堂之外,人在心不在,课堂效率从何谈起。
习课堂,要求每节课要关注70%的学生,师生之间的亲密距离为20厘米,这20厘米是头与头之间的距离。
这是实实在在的家常课,关注学生已经决定课堂的有效性。哪怕公开课,我们也要关注学生,老师演绎得再精彩,那是因学生的精彩而共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2704/e704fcd5e4ea64a8.jpg)
关注的70%是哪些人?我想,老师心中都有数。那些似会非会的中间派,那些需要提醒和督促的自由派,还有那些主动问你的思考派。
眼神与眼神的交互,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力量与力量的启迪。他不断被关注,被唤醒,被激励,他的成长在课堂,这才是课堂上我们给予的力量。如若课堂上和绝大部分孩子有互动,不愁他不好!
弯下腰,蹲下来,走进他,亲近他,让我们真刀真枪干起来。教育教学的智慧与艺术一直在路上,而我们又向前迈了一步……
![](https://img.haomeiwen.com/i16142704/3c2f80b8a6a869da.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