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伤寒
《伤寒论》笔记75| 下利清谷—甘草泻心汤

《伤寒论》笔记75| 下利清谷—甘草泻心汤

作者: 江南_ac34 | 来源:发表于2020-04-25 16:09 被阅读0次

一七三、“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结,故使鞭也,“甘草泻心汤”主之。

伤寒本该发表结果攻下,病人下利,一天数十次,大便里可以看到食物,吃什么拉什么,肚子里咕噜咕噜叫,胃里感觉有硬块,胀满,有干呕现象,心烦不安,医生看到心下痞,以为里面还有宿食堵到,再攻下,结果更严重。本来是虚证,以为实证,犯第一次错去攻后病人更难过,代表攻错了,不要再攻了。

虚实的辨证很重要。脸色光鲜、声音宏亮的人为实证,反之为虚证;实证拒按,虚证喜按;实证舌苔黄、厚,虚证不见厚苔,可见黄苔。实证脉数、强,重按也有,虚证脉浮,重按无。

此非热结,是胃中虚,“客气上结”,下焦的气往上跑到胃里,摸起来以为有实证在,实际是气结在里面,压时喜按。

甘草泻心汤方

甘草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半升洗,大枣十二枚劈,黄连一两。

图片来源网络

所有五个泻心汤均含:半夏、黄芩和黄连。半夏利水去呕,黄芩黄连消炎,因为胃家有热,这个热是虚热。实热时才会用大黄。

这里因为被攻下伤到胃了,重用甘草。甘草除了缓和肠胃蠕动外,还可以把药停在肠胃里面久一点,并能蓄水,解食物的毒,把好的食物留下,坏的食物分解掉。胃里面寒掉了用干姜把胃热起来。

用量及煎煮法:

重用甘草4钱,黄芩3钱,干姜3钱,半夏5钱,大枣12枚劈,黄连1钱。十碗水煮六碗,去滓,再煮成三碗,饭前空腹温服一碗,日三服。

甘草泻心汤也会有噫气恶心,但没有食臭,闻不到臭味,是胃气虚掉了,没有东西在里面,故只打嗝。生姜泻心汤有闻到臭味,同时还拉肚子,这是两者的区分,只有呕就是半夏泻心汤。

甘草泻心汤是下利清谷较轻的处方,后面还有重方。

相关文章

  • 《伤寒论》笔记75| 下利清谷—甘草泻心汤

    一七三、“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鞭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

  • 解表清里剂:葛根黄芩黄连汤

    葛根黄芩黄连汤 《伤寒论》 葛根黄芩黄连汤,甘草四般治二阳, 解表清里兼和胃,喘汗下利保安康。

  • 调和寒热剂:半夏泻心汤

    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 半夏泻心黄连芩,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法在降阳而和阴。

  • 干姜+甘草

    (干姜, 甘草) 共28个方剂使用: 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干姜汤,茯苓四逆汤,甘草干姜汤,甘草泻心汤,桂枝人参汤,...

  • 干姜+半夏

    (干姜, 半夏) 共13个方剂使用: 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黄连汤,生姜泻心汤,小青龙汤,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

  • 甘草泻心汤

    古代狐惑病的专方,具有粘膜修复功能,适用于以消化道、生殖道、眼睛等粘膜充血、糜烂、溃疡等为特征的疾病。方药组成:姜...

  • 甘草泻心汤

    炙甘草15克、黄芩9克、干姜9克、半夏9克、大枣12枚(擘开) 、黄连5克。 以上六味,以水2升,煮取1.2升,去...

  • 半夏+大枣+ 甘草

    (半夏, 大枣, 甘草) 共13个方剂使用: 半夏泻心汤,柴胡桂枝汤,柴胡加芒硝汤,甘草泻心汤,葛根加半夏汤,黄连...

  • 泻心汤系

    三泻心汤,就是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跟甘草泻心汤。三泻心汤也很自然的就被归类在和解剂里面了。含有寒药也有热药,不寒...

  • 附子泻心汤

    胃中有热,全身阳虚,解法:附子泻心汤主之 附子泻心汤出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篇。本方在仲景的五泻心汤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伤寒论》笔记75| 下利清谷—甘草泻心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ofw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