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牛肉自由的汕头小游
文/白茶心
因缘际会,去汕头小游三天。游览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小公园开埠区,西堤公园、礐山风景区,汕头大学等等,印象比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https://img.haomeiwen.com/i3194943/48459eba92859853.jpg)
1、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
到汕头的第一天,去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有一个展厅的标题特别的吸引我:“从被动开放走向主动全面开放——汕头城市开放史展览”。
这个展览展出了汕头的开放史,1860年汕头开埠,一共有13个国家在汕头设立领事馆。那时候码头人头攒动,繁荣昌盛,生机勃勃。
1981年,汕头市区龙湖片区成为经济特区。1991年,特区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
但相比其他三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厦门,汕头错失良机,并没有发展起来,远远落后于它们。曾经有多么辉煌的历史,现在就有多么惨淡的现实。
![](https://img.haomeiwen.com/i3194943/d8a2516d65a4b20d.jpg)
搜了一下资料,汕头成为特区“差等生”,除了网上提出的客观的原因包括没有区位优势、大an等等原因是一方面。
这一次在跟当地人交流的时候也发现,一方面之前有很多侨胞投资,就像一个孩子不用努力等着就可以获得很多。另外一方面很多人有固守意识,比如说老城区城市建设老旧,环境已经不是很好了,但是大家都爱挤在老城区,不太愿意去东海岸新城。(PS:个人见闻,不喜勿喷)
不过这些年应该好了很多,毕竟不发展就等于落后。
观念的更新迭代真的特别的重要,如果不能够主动去寻求机会和创造机会,那被甩在后面是必然的。
这也给我警醒,在个人的发展上也要不断向前,不能被动守成。
2、略感萧瑟的汕头大学
也去了汕头大学老校区,绿树成荫,湖水荡漾,逗弄了一会湖里的黑天鹅,看它们自由自在地吃树叶,鹅生好幸福。
但是有一种人烟稀少的感觉,路上没有碰到什么人。一方面可能是长假期的原因,但是我记得之前在其他的学校假期也是非常多人的。
同行的伙伴说她到了汕头大学有一种萧条的感觉。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啊?
她说是一种进校门后就生发的感觉,也可能是因为秋天到了,地上有一层金黄的落叶,会感觉处在一个萧瑟没落的节期。
跟一个学生交流了几句,问他愿意在新校区还是在老校区?他说我们不愿意去新校区,那边做什么都不是很方便。也可能他面临毕业,对便捷性的需求更高。
也许我可能愿意老校区和新校区都体验一下。因为新校区有很多的新,可能不热闹,但是人都愿意去就能更快发展起来了。
3、美丽的礐山风景和牛肉自由
也去了美丽的礐山风景区。礐这个词不常见,音què。《辞海》或《康熙字典》里的含义:一是风或水击石成声,二是山多大石。礐山在韩江、榕江、练江等三条江的交汇处,山上大石头也非常多,这个字非常贴切。
爬山是一件美好的事情。不知道山有多高,所以会有疲累,也有期待。爬呀爬,也经过在大石头中间开凿的洞和道路,终于到了最高处飘然亭。
![](https://img.haomeiwen.com/i3194943/8f14150438087799.jpg)
从亭子上鸟瞰浩浩荡荡的大江、壮观雄伟的礐山大桥和远处颜色缤纷的城区,山风徐来,心旷神怡。
一路上有很多的文人墨客留下的摩崖石刻, “春潮八百里,南国第一州”、“海纳三江,气吞百粤”、“百载商埠,楼船万国”等,词句气势恢宏,叫人豪情勃发。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尝到的牛肉火锅,一盘又一盘的牛肉端上来,桌上一片红艳艳。有史以来第一次看到牛肉的数量大大超过其他菜式。终于实现牛肉自由啦!特别好吃,敞开肚皮,吃到长胖也不怕。
在汕头短短的几天行程当中,有很多欢乐和感动,很多触动和启发。祝福汕头在未来能抓住机会,实现更好的发展,赎回丢失的光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