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把孩子哄睡,睡前她告诉我:妈妈,客厅的灯还亮着呢。
我说:你睡吧,等把你哄睡了,妈妈还要出去看会书。只有我自己心里有数:我还有一篇读书笔记要写。而且只有晚上的效率最高,状态也是我最享受的。
晚饭后带叶子去了超市购物,第一次以列清单的方式去选购,有利有弊。利在于效率出奇的高,前后用了不到十分钟我们就选完出来了,不用东看西看、见啥买啥。弊端在于没有给清单留一点“余地”,比如说叶子没有坚持己见买我排斥的方便面(虽然清单上有),但是买牛奶的时候,她看上了一种奶酪,上面还有她喜欢的汪汪队成员图案。
到底是根据清单,不偏不倚的买;还是不要因为一点不值钱的小东西扫了孩子本该不错的兴致?我猛然意识到,以后再列清单时,有一项可以是“机动选择”,如果担心太过分的话,可以规定金额,养成孩子凡事有规划,但还可以随时变通的好习惯。
意识到这点后,我跟她说,因为今天她没买方便面,所以可以用买奶酪来代替,以后我们再列清单,加一项自己临时想买的东西,完美解决。
昨天,朋友圈看到一篇文章,摘抄其中让我特别感触的一小段:
前段时间参加一个儿子英语兴趣班的家长会,老师与家长分享了一个女孩子的小故事,看完之后我特别受震动。
这个小女孩现在6岁左右,从3岁多开始学英语。
老师有个作业,要求孩子每天读单词读句子,拍视频上传打卡。
这项作业我们也有,但不同的是,我已经很久没给孩子拍了,准确的说,儿子每天读不读我都不太知道。
但听到这个孩子打卡坚持了968天的时候,我震惊了。
我震惊的,不仅仅是这个孩子的坚持,脑子里第一反应是这个孩子的妈妈。
相比自己,我简直说不出话来。
986天是什么概念?三年,一天不落的986天。
老师与我们分享了这个小女孩读英语的第一天,第180天,第一年,第二年,第三年父母上传的几段视频。
从磕磕绊绊的崩字母崩单词,到能慢慢的读出一个简单的句子,到能稍微流畅快速的读一段话。
最后一个展示出来的视频,6岁的孩子已经能声情并茂,自信满满的,超级流利的表演莎士比亚原著中的片段。
看到这里,眼泪快掉出来了,太震撼了。
这孩子是有个什么样的妈呀?这妈,也太可怕了。
同样是妈,我心情不好,我忙,我没在家,我懒,都是懒得管孩子学习的理由。
反正还小,不着急,差不多就得了。
拍视频上传?多麻烦,随便读读就好了,几天不读也没事儿。
但对于学习这件事,没有什么比坚持的力量更可怕;而对于三五岁孩子的学习,没有什么比妈妈的坚持和陪伴,更让人感动和钦佩。
放完这段视频的时候,所有的家长都在拼命鼓掌,有的跟我一样有点泪光闪闪。
我们都是第一次当妈,自己还想着偷懒,以为交了钱把孩子扔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但其实,再好的学区房,再贵的学费,再优秀的老师,再优越的学习条件,都比不过有一对重视教育,坚持陪伴的爸妈。
想想现在的孩子挺不容易的,面对各种各样的竞争,背后呢,实际上是拼的父母,是父母的眼界、经济能力、对时间的把控能力。
朋友圈几乎每天都充斥着各种打卡,当我们面对时,我也希望自己多多反思。父母对待学习的态度,便是孩子对待学习的态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