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楼依旧,物是人非。
最能代表中国的建筑物,非“楼”莫属。一栋又一栋的“名楼”,如擎天柱一般,撑起了中国文化的一片天,更成为了文人的依靠。“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始登临”,描述了杜甫登楼期间忧国忧民的心情,“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记录了崔颢在黄鹤楼上忆昔的感受。中国的名楼,与其他建筑物的作用无异,都是用以居住,只不过居住的不是人,是中国文人的思想而已。
现今的人事事追求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网络上林林总总的旅游视频,将世界都收在一个小小的荧幕内。比起攀山涉水,都市人似乎更倾向于安在家中,打开手机欣赏世界名胜。岳阳楼早已人去楼空,却没有新的范仲淹愿意停留于此一秒,那么,何时才再出一篇“岳阳楼记”呢?
〈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