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霾两天了,头晕眼胀,幸喜朋友请看英国国家剧院的话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
英国国家剧院的话剧《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是在该剧中人物反复当作笑料的一句追问,我理解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作为一个特定的符号也是核心,反复被提及,可能就是引发观众思考谁是弗吉尼亚.伍尔夫?
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 Woolf?1882年1月25日—1941年3月28日)。 英国女作家,批判家,意识流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墙上的斑点》是她第一篇典型的意识流作品。(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之一。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伍尔芙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她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其最知名的小说包括《戴洛维夫人》(Mrs. Dalloway?)、《灯塔行》(To the Lighthouse?)、《雅各的房间》(Jakob's Room?)。复杂的家庭背景,这个9口之家、两群年龄与性格不合的子女经常发生一些矛盾与冲突。而伍尔芙同母异父的两位兄长对她的伤害给她留下了永久的精神创伤。1895年母亲去世之后,她第一次精神崩溃。她徘徊在精神错乱与自杀倾向之间,最后自杀。
她是作为一种特定的符号来引发我们去探究和思考。该剧通过一对中年夫妻历史学教授乔治其妻子玛莎(校长的女儿)和年轻的生物系教师尼克和他妻子哈妮(牧师的女儿)午夜酒醉的家庭游戏,揭开疯狂荒诞的人生。
玛莎似乎是这个家庭的暴君与统治者,发号施令,欺压、羞辱着乔治,嘲笑比他小六岁的丈夫是扶不起来的阿斗,靠着岳父,人到中年,仍然在历史系的烂泥沼中挣扎,仍然当不上系主任,一事无成。乔治被她羞辱、伤害,又在恰当的时候适时反击,他们互揭对方最痛的伤疤,极尽羞辱之能事,在陌生的客人面前上演着一场羞辱男主人的戏码。表演及其生活化,简洁有爆发力,荒诞生动,让人引俊不住,尤其是台词的生动与语感,特别能打动人,而我是一个不懂英语的人,平时学习的单词,此时听到,感觉那么有力度,过瘾!他们的荒诞与粗暴的争吵,让年轻的生物系教师夫妇很是惊讶、错愕,且无所适从。
而第二场戏干翻女主人,其大量的挑逗、引诱、公开发生性关系,夫妻间的互相伤害达到了极致,年轻的夫妻也参与了的这一场游戏当中。尼克禁不住诱惑、也许是别有用心,想借助玛莎的势力当上生物系主任,接受玛莎的挑逗,进而上床。而乔治冷漠的看着并极力怂恿、鼓动这一切发生,其变态的婚姻关系,令人恐惧,这一切在醉酒中发生,而醉只是一个幌子,他们每个人除了哈妮都有着极其冷静与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其放纵的是空虚、寂寞、冷,是对生活的感到的绝望!玛莎一大段的独白配合丰富的表情,把人的绝望、挣扎、崩溃演绎绝了,也许话剧就适合西方人,他们立体的五官,丰富的肢体语言,配合着台词,真让人震撼。
第三场戏养大他们的孩子,我没看明白,乔治夫妻俩的二十一岁的儿子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不是乔治写的未能发表的小说中的男孩?这男孩是不是真的死于车祸?我真的没搞清楚,问我的朋友她也说没弄明白。前两场从爆笑、戏谑,到反思与厌恶,最后这场戏让人神伤与沉重,生活就是一地鸡毛,无足轻重,被荒唐与绝望笼罩。事业、野心、成就、爱情、希望都逃不出历史的掌控,无非是拜倒在金钱下,不管是校长还是牧师,无论历史教授还是生物老师,不过是沿袭着传统,在男权的社会里利用女性或欺骗信众,去攫取财富与话语权,为了这一目的,他们有时仍要违心地屈从于女性的支配,忍受她们的凌辱。而女性真的是弗吉尼亚.伍尔夫吗?她们有绝对的控制权吗?不是!她们依然是借助男性势力虚张声势,她们仍是一个从属的弱者的地位,没有人真正害怕她们!谁害怕弗吉尼亚.伍尔夫,没人,没有任何人害怕,因为还没有真正的女权!它只是一个符号存在于二战后的社会现实中。男权掌控世界只不过披了件女性的外衣而己!
我不知道自己对这出荒诞戏剧的理解对还是不对,只想到这么多,似乎也算是收获吧,这一间客厅,四个演员,撑起一台只有荒诞的历史没有未来的一场人生大戏,如梦如幻,丑陋、荒唐、可笑、伤感、遗憾,赤裸裸却无比真实,它仍然在继续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