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读谢依《苏东坡传》09 礼部考试 欧阳修的提携

读谢依《苏东坡传》09 礼部考试 欧阳修的提携

作者: 时与猫璞 | 来源:发表于2024-03-20 06:30 被阅读0次
    网图

    读谢依《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苏东坡传》进京赶考,奔向命运02

    几个月之后,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  苏轼兄弟参加了礼部考试,主考官是当时的文坛泰斗欧阳修。苏轼与苏辙两人在这次考试中都考入了前13名,获取了殿试资格。

    二苏着实优秀啊,首次考试便金榜题名。

    这期间,苏洵拿上推荐信去拜会了欧阳修。欧阳修皮肤很白,两只耳朵很长,虽然不是美男子,但却自有一大家风度。欧阳修上唇稍短,只要一大笑,牙龈就会露出来。欧阳修乐于提携后辈,亲切接待了苏洵,并且对苏洵《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大加赞赏。

    苏洵的文章总是写得锋利偏激,痛快而酣畅,这与他稍显狷介的性格有直接关联。而实际上他是个外冷内热、不擅表达感情的人。所以哪怕此刻表扬自己的是闻名天下的欧阳修,苏洵即便内心充满了感激之情,却并未向外流露太多。这无疑给人留下了冷淡自负的印象。

    好在欧阳修心性宽和,他依然热忱相邀,并且把他介绍给了当朝高官。在欧阳修的推荐下,苏洵的文名逐渐传出,枢密使韩琦还特意把他请至家中,并且再度介绍了很多高官,可惜苏洵淡然的脾性并不讨官员喜欢。

    看来老苏不太适合官场,可能教席先生更适合他吧。外冷内秀的栋梁之材因为性格大概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了。

    但是苏洵并未在意别人的眼光,他每次回来,都会把今天见到的人,谈论到的话题与苏轼苏辙细细分析,希望这些舆论可以提高孩子们的见识,有助于应试。

    应试时,应考人半夜就要起床收拾行装,备好冷饭与干粮,天亮之时赶到皇宫。苏轼与苏辙早早出发。

    皇都雄伟壮丽,一路走来,风光雅致,朱门白墙掩映于树木之间。整个汴梁有四条河穿城而过,自西向东水声隐然。汴河上一年四季都有粮船经过。粮船载着从安徽河南大平原生产的粮食,经水路送至皇都。河上有水门,夜间关闭,白天开放,水门开启的声音轰然作响。

    苏轼与苏辙跟随应试的考生们逶迤而行,整个汴梁城街面开阔,平日里每隔百米就设有警卫衙内。随自城中流过的河道上都有精细的雕刻油漆木桥,当经过的木桥逐渐变成石桥时,皇宫就近在眼前了。

    皇宫处于整个汴梁城的中央,宫门前是一座雕刻精美的大理石桥。自南由玄德楼的石头墙垣始,点缀着龙凤浮雕的宫檐飞角掩映在逐渐明亮起来的天空下。在日光的倾照之下,各色琉璃瓦建成的光亮殿顶,在晨光熹微中闪露出七彩的折射。

    天色慢慢转白,内心忐忑的苏辙轻轻拉了苏轼的衣角。

    “别怕,别怕。我们跟上就好。”苏轼明白弟弟的紧张心情,小声地安抚他。

    “哥哥,你说这次题目会是什么?”苏辙声音有些发硬,毕竟年纪小,这样的大阵仗还是让他有些紧张。

    “这没法猜,苦读诗书这么多年,倾囊而出就好,别想太多。更何况父亲不是说了吗?当今皇上特别重视人才,为了保密,也可能会在最后一刹那改变题目,就是为了考我们的真才实学。别担心了,尽力而为就行。何况我们年纪还小,就算这次不行,以后还有的是机会。”

    听完苏轼的一番话,苏辙彻底平静下来,带着自信的微笑跟上了众人的步伐。

    考生交卷之后考官入禁宫阅卷,期间不得与任何外人接触。考官一般要从一月底到三月初一直都在禁宫,把所有的试卷都批阅之后呈到皇帝那才能出来。应考人先考历史与策论,第二次再去考古文。每次考试都要遵循这样的规矩,暂不说森严的考场气氛会不会让文思僵化,只说不得随意出入,自带干粮熬上几天几夜就十分折磨人了。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板凳要坐十年冷,一举成名天下知。”古往今来的读书人都是为了这一天而奋斗,那么受再多的苦与难都不在话下了。

    这与现在的高考模式很像,不过考场没那么封闭罢了。古代科考那几天,考生着实受罪。

    当阅卷官评完试卷之后,成绩公布之后得中的考生还要经历一次金殿面试,在皇帝的监督下考察其诗词歌赋与策问。

    那一年的主考官正是欧阳修,欧阳修对当时文坛上流行的割裂文辞、追求怪异的风格相当忧心,希望以科举选文来扭转当时的文风。

    复核之时,欧阳修在看到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时十分欣慰,认为这篇文章的水平绝对是今科第一。但细看文风他却又疑心是自家门下曾巩所写,因此为了避嫌,欧阳修最终把这一篇文章列为第二名。

    哎,看来太优秀有时候也不是好事儿,苏文豪因为太优秀错过了头名。

    这中间还发生了一段趣闻。最初阅卷的梅尧臣在看苏轼的文章之时,里面写着“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当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

    翻译:当(贤明的)尧治理天下的时候,皋陶(被任命)为掌管刑法的官。有一次,他将要以死刑处罚那些犯了罪的人。(在朝堂上)皋陶说,应该杀了他们,他多次(坚持)自己的观点。然而尧却说应该宽宥他们,同样,尧也多次(坚持)自己的观点。

    梅尧臣对这一段对白很是欣赏,但是不敢确定古籍里究竟有没有这一段对话。他思量半晌,最终还是决定不提问了,因为他担心一问出口,就显得自己连这些都不懂了吗? 他大笔一挥,给了高分。考卷递给主考官复核之后,依然是高分。最后所有考官共同评分,也拿到了高分。

    后来,梅尧臣才知道原来写出那篇文章的考生是苏轼。

    梅尧臣私下找了个机会问苏轼尧和皋陶的那段对话的出处。

    苏轼坦然是他杜撰的。

    梅尧臣万分惊讶。

    苏轼说: “按尧的品德来说,皋陶做出这样的事也是意料之中呀。”

    一举得中之后,苏轼后来又凭《春秋》对义得了第一名。到了殿试环节,自小熟读经书的苏轼更是信手拈来,史料典故如数家珍。在父亲的严格督促下,苏轼年少时就把一百二十卷的《汉书》手抄过整整两遍。而且,苏轼自喜欢上《庄子》的文风之后,在遣词造句上面更是汪洋恣肆,畅达精准。这些让他在殿试上表现出众,中了乙科。因为这件事,欧阳修点评苏轼时,说出一番被后世传诵的话:“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听泰斗一席话,喊苏轼一声学神不为过吧。能考试,能辩论,通宵古今,锋芒难掩,苏轼一举成名。

    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四月十四日,苏轼成为进士,二十岁的他,年少成名,位列全国一流学者之列。而眉山参加礼部进士考试的45人中,进士及第的就有13人,苏轼和苏辙两兄弟榜上有名,遥远的蜀地学子再次名振中华,灵山秀水孕育的才子们成为了京师中璀璨的人文新秀。

    --时与猫璞读书小字--

    备注:

    梅尧臣(1002年-1060年), 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宣州宣城人,祖籍吴兴。北宋诗人、官员。与钱惟演、欧阳修是至交好友,经欧阳修举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梅尧臣是宋代重要的诗人,他的诗歌与欧阳修的古文、蔡襄的书法代表了庆历、嘉祐年间文学艺术的最高成就,是嘉祐文明在文艺上的集中体现。 他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其诗风格“闲肆平淡,涵演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有“宋诗开山祖师”之称,对宋代诗风转变影响很大。 梅尧臣给后世留下了很多著作,其诗文被编为《宛陵集》60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其他尚有《唐载记》26卷、《毛诗小传》20卷、《孙子注》13篇、《续金针诗格》1卷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谢依《苏东坡传》09 礼部考试 欧阳修的提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rz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