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共情陪伴可以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共情陪伴可以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 蓝色多莉 | 来源:发表于2022-12-21 22:23 被阅读0次

    阅读笔记第331/365天

    今日阅读《最爱不过我懂你》

      ——父母共情陪伴手册

      作者:伍新春  李国红

    第一部分,共情陪伴为何重要

    第二章 每一位父母都应该懂共情陪伴

    共情陪伴可以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一、从共情到共情陪伴。

    共情,由人本主义创始人卡尔·罗杰斯提出,指感受他人的情感体验并积极回应的过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感同身受”。

    如果能够被他人准确共情,就可以获得很好的感受:觉得自己被理解、接纳与尊重,内心因而感到温暖、舒适、安全与放松,能够更积极的探索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也会更加信任对方,对他人的观点持开放的态度。

    将共情用于教育领域,孩子能够走上自由学习之路,成为更好的自己。

    二、共情陪伴VS其他教育方式。

    1.讲道理——让孩子失去主见。

    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讲道理是最无用的教育方法之一。这是因为:

    第一,孩子听不进我们讲的道理。

    当孩子处于消极情绪中,他的所有感官通常处于关闭状态,他听不进我们讲的道理。这时我们需要先化解孩子的消极情绪,而不是和他讲道理。

    第二,孩子听不懂我们讲的道理。

    要理解“道理”需要相应的人生经验和认知基础作为支撑,否则很难听明白。

    2.指责——让孩子不敢尝试。

    在孩子难过情绪的高峰时,家长的指责并不能帮到孩子,只会加剧他的负面情绪:除了难过,还有深深的懊悔和自责,认为自己真的很没用,什么都做不好。指责除了带给孩子这些消极情绪,还有可能让他变成一个不敢尝试、不敢承担责任的人。

    3.讲条件——让孩子错失体验。

    家长以满足另外一个要求来快速解决当前孩子的消极情绪的问题,这是一种逃避型的回应方式。这种方式偶尔用一下没有问题,但是并不适合长期使用,因为逃避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其实每一次情绪问题的发生都是孩子成长的良机。但以忽视孩子的情绪为前提的逃避,则让孩子丧失了认知情绪,理解情绪,处理情绪的机会,也浪费了提升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

    4.宠溺——让孩子以自我中心。

    当家长过于宠溺孩子,不让孩子经历负面情绪的“痛苦”,把责任都揽在自己身上,马上用最简单的方式满足孩子时,孩子也会慢慢形成“我的感受和需要最重要”的认知模式,感受上过于自我中心,能力上又得不到锻炼,凡事依赖他人解决,最终变得傲娇又自私。

    5.恐吓——让孩子孤立无助。

    家长的恐吓不仅不能帮助孩子调节当下的情绪,还会让孩子感到无措,感受不到被爱,伤害亲子关系,降低孩子的安全感。

    6.共情——最爱不过我懂你。

    说出孩子的感受与孩子共情,虽然不能让孩子马上停止哭泣,却能让孩子感觉到自己被理解,感受到自己的情绪被父母看见和接纳。

    共情能够在当下和将来带给孩子巨大的财富。

    首先,孩子知道爸爸妈妈很懂自己,很理解自己,因为他们看到了自己的难过。

    其次,孩子知道爸爸妈妈能接纳自己,因为他们并没有指责或嘲笑自己的感受。

    最后,原来自己的情绪很正常,自己也要学着理解和接纳自己的情绪,想办法从难过中走出来。

    生活中总会遇见一些不美好的事情,这很正常。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一直陪伴孩子,也不可能为其遮风挡雨一辈子。任何时候,当孩子想起我们感觉很温暖,当遇到困难对自己充满信心和期待,那么我们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

    三、共情陪伴的脑神经基础。

    1.“三重脑”理论。

    大脑可以分为三个区域,且具有不同的功能。这三个区域分别是本能脑,情绪脑和理智脑。

    本能脑主要负责呼吸、饥饿、繁殖等与生命相关的功能,当安全受到威胁时,会马上启动,要么战斗,要么逃跑。

    情绪脑主管情绪,特别是恐惧情绪,在被尊重、被爱、被接纳、被信任的时候,它会很安静,否则就会启动。

    理智脑进化时间最晚,控制着我们的思考、认知功能,包括语言理解、学习和记忆、推理和计划、自我控制、共情等能力,只有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较好的运转。

    在这三个区域中,情绪脑和本能脑发育更成熟,而理智脑则要到快二十五六岁的时候才能发育成熟。但理智脑的学习功能很强,只不过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必须让本能脑感觉安全,让情绪脑得到放松。从这个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在孩子情绪失控时,为什么一定要去共情,而不是指责了。因为共情是能让情绪脑和本能脑感觉安全的唯一方式,指责和批评只能激发孩子的本能脑,让它发出“战斗”或者“逃跑”的指令来保护自己。共情能让孩子慢慢安静下来,而指责和批评会让孩子变得更加愤怒或者更加沉默。

    2.揭开情绪的真实面目。

    2.1 什么是情绪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多种感觉、思想和行为综合产生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它有5个构成要素:认知评估,身体反应,感受,表达,行动的倾向。

    本质上情绪只是我们对外界刺激的主观反映,同一个情景,不同的人产生的情绪不一样。

    2.2 对情绪几种常见的的误解:

    1)对情绪进行好与坏的定义。

    比如把开心、惊喜、自豪称为好情绪,而认为生气、害怕、沮丧是坏情绪。这是错误的判断标准。我们可以根据情绪引发的体验不同,将带来愉悦体验的情绪称为积极情绪,将带来消极体验的情绪称为消极情绪,但它们并没有好坏之分。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情绪都在哪里,每天与我们如影随形。

    2)将情绪和行为混淆,过于关注行为而忽视情绪。

    当孩子不能用语言精准的表达自己的需求或者表达情绪后得不到积极的回应,在这种情况下,行动便成为他们沟通的语言。可以说孩子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有他的心理需求。如果家长没有读懂需求或急于解决问题,孩子就会从“一个问题行为”演变成“另一个行为”,层出不穷。

    3)不允许情绪表达,包括正向情绪的表达。

    未被接纳的情绪会积压在潜意识里,日后以其他方式变本加厉的表现出来。

    2.3正确认识情绪:

    1)情绪没有好坏。

    2)情绪具有主观性。

    3)情绪需要表达,易疏不易堵。

    4)每一种情绪都有积极作用。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共情陪伴可以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tvq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