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沐春风
风,大约是人们对春天最为敏感的感触了。何时刺骨的寒风变成了拂面不寒的杨柳风,大约春天的脚步也就近了。
春风,是报春的使者。徐徐的春风吹绿了大地,吹醒了人们走出斗室的欲望,吹来了勃勃生机。放眼望去,随着春风,绿油油的麦苗翩翩起舞;随着春风,嫩绿的枝叶扮靓树木;随着春风,姹紫嫣红的花朵争奇斗艳;随着春风,追风少年们嬉戏耍闹,放飞梦想。
春风,也有使人厌恶的一面。狂风卷沙,浑天暗地,春风带来了沙尘暴,行走在这样的春风里,相信都会诅咒春风。有时候,一整天都是沙尘漫天,不见日光,春风裹挟着尘土,肆虐天地间,人们只有避进室内。其实在室内也可以感受到春风的威力,门窗都被刮得颤动,仿佛地震一样。人们一面诅咒着这样可恶的天气,这样令人厌恶的春风,一面又嘴中念叨着一阵春风一阵暖,大风过后必然会暖阳高照,盘算着出游了,毕竟这样可恶的春风不是主流。
春天的早晨,沐浴和煦的春风,游走于乡间小路,呼吸着新鲜的空气,饱览着养眼的绿色,如此美景,如此环境,身心舒畅,精神为之一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辛勤的人们已然在为丰收劳作,一年之计在于春,年轻的我们,迎着春风,正当为了梦想而努力拼搏!
春天的傍晚,无论多么肆虐的春风,随着太阳的渐渐偏西,也会渐渐地失去威力,变为微微晚风,伴随归家的人们。徜徉于晚风之中,吹落一身的疲惫,何等的惬意!如此好时光,年轻的我们,如何能够辜负?
春风,和煦是它,肆虐也是它。时光,虚度它也走,拼搏它也走。沐着春风,享受春光,让我们一路前行,奋力拼搏,为梦想前进!
(二)润春雨
“春雨贵如油”,这句谚语在我小时候就已经深深的印在脑海之中。印象中的春天,总是天干风大,来一场酣畅的春雨,总觉得是一种奢侈。
春雨是如此的含蓄。没有夏雨的急骤,没有秋雨的绵密,没有冬雪的冷酷,总是悄无声息的潜入大地,润物无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大约把春雨的品格概括全了。春雨带给人们的是惊喜,是希望,是发自内心的喜悦。一场春雨过后,田地里人们的身影开始忙碌,翻地,播种,将希望埋入土地里,慢慢等待收获的喜悦。
春雨是如此的美丽。一阵春雨一阵清新,嫩绿的枝叶愈发鲜亮,鲜艳的花朵愈发妖娆。你看,春雨过后,返青的麦苗,努力地吸着雨水,努力地拔节向上;你看,春雨过后,飘浮的尘土,努力地吸着雨水,归于尘土,空气回归清新;你看,春雨过后,孩子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投入大地的怀抱,畅快地放飞年少心情。
春雨是如此的滋润。春天是风的天下,正因为如此,春雨才显得如此可贵,一场春雨,足以滋润人们的心情,足以滋润干渴的大地,足以滋润暖暖的空气。烟雨蒙蒙,细雨如针,美丽的春雨,使春天孕育了勃勃生机,春意盎然。
春雨,以其独特的品格,为春天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沾衣不湿杏花雨”,下春雨的时候,不用带雨伞,迎着细细的雨丝,感受那种滋润的感觉,不用担心打湿衣服,不用担心着凉受寒,细雨丝丝,涤荡心灵,何尝不是一种享受?
春雨,似一位安静的俏佳人,荡去寒冬的残迹,召来春天的气息,滋润万物大地,于是,桃花开了,燕子来了,春天到了。
(三)风筝乐
几场春风下来,柳叶绿了,桃花红了,风筝也飞上天了。周末的时候,给两岁的小儿买了一个风筝,蓝蓝的天,微微的风,软软的麦田,高高的风筝,兴高采烈的孩子,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回到儿时。耳边仿佛又响起了那篇小学课本上的 文章:“蝴蝶 蜻蜓 蜈蚣 金鱼 燕子 老鹰,竹做的骨头纸做的背,春风送它们往天上飞。我们在地上边笑边跑,它们在天上越飞越高……”
小时候最高兴最好玩的事情莫过于放风筝了。在屋子了捂了一冬天的孩子们,终于不用再惧怕寒风凛冽,终于不用再穿着棉袄棉裤,不用再套着大帽子出门,衣服薄了,春风来了,麦苗绿了,风筝也该上天了。孩子们到了时节,不约而同的就开始为风筝上天做准备了。那时,大部分的风筝都是自己做的,很少有人去买,一个原因是当时农村基本上就没有卖风筝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孩子们都崇尚自己动手做玩具,如果有个别人拿着买的风筝显摆,说不定还会惹人嘲笑,所以,自己做风筝就成了“风尚”。
做风筝是手艺活,所以不是人人都拿手的。一般情况下,十来个人一伙,也有五六个人的,一个做的好的带头,指挥小伙伴们搜集做风筝用的竹篾、报纸、风筝线、线拐子等用品,然后就开始做风筝。首先是要确定风筝的样式,样式不同,做法也就不同,难易也不同。确定样式之后就是用竹篾扎成“骨架”,然后用旧报纸糊在骨架上,用笔在报纸上描出眼睛、鼻子、嘴巴,还要旧布条给风筝接上一条长长的尾巴,以利于风筝保持平衡,飞得高。最后才是接上风筝线,试飞一下,有毛病的修改一下,顺利上天的就算大功告成了。我们的风筝虽然是自己做的,材料也很简单,颜色也很单调,但样式却不统一,目的就是为了飞上天之后,容易辩认,同时也炫耀一下自己做风筝的“厉害”功夫。
做风筝的工程可能要持续几天,放风筝也要等到合适的天气,风虽然是必需的条件,但风太大也不行,万一将辛苦做的风筝吹跑了,可就不划算了。如果某一天,风不大不小,放学之后或者周末,绿油油的麦田里就成了孩子们的天下,一个个风筝借着风势直上云宵,孩子们跑着笑着,大声的争论着谁的风筝飞的更高,谁的风筝做的漂亮,场面热闹而又欢快。小小的风筝承载了孩子们太多的快乐,从做风筝到放风筝,他们合作、争论、欢笑、哭泣,笑容和泪水记载了他们童年的美好时光,成为多年以后的“谈资”和回忆。
如今,做风筝已经不能吸引孩子们了,商店里的风筝样式更多,颜色更鲜艳,飞的更高,也更加方便。风筝依然给孩子们带来快乐,但愿风筝带给他们的快乐可以永远留在记忆之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