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728215/9f9090a86b565bd2.jpg)
你曾有过被商超销售人员成功推销产品的经历吗?
如果有,试着回想一下自己是如何一步步在销售人员的“引领”下购买那件商品的。如果没有或者想不起来了也没关系,我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的经历,借此梳理一下这其中的“秘密”。
上周日上午去超市购物,因为还有其他事,我打算买了所需品就结账出去。
所以,这次的购物不像平时般闲散,进入超市后,我快速锁定需要买的东西的区间,便径直走过去。
刚好从一导购人员从我身边经过。于是她朝我说:“美女你好,今天下载超市‘多点’app,可以满10元减3元。”
“不用,谢谢”我果断拒绝。
走到我要买的东西的货架前,我把选好的商品拿到了手里。这时,刚才那位导购员见状便马上朝我走来,一边帮我撕保鲜袋,一边接过我手上的东西帮我装进袋子。
此刻,我心里对这位导购员开始产生了一丝谢意。
看到我手上的太阳伞,她又朝旁边的另一导购人员说:“帮忙拿一个袋子给这位顾客装太阳伞。”
于是,我的伞就被她接过来,放进了一个刚拿出来的质量不错的布袋里。
这个时候,我已经生出了很强的感激之情,默默为她的热情点赞,并连连道谢。
这个时候,这位导购员又对我说:“真的,可以试一下咱们超市的这个app,今天下载的话,满10元就减3元,并且,以后你不需要出门,只在这个app上购物就可以,我们还免费送货上门的。”
这时,对于是否要下载它,我从坚决否定变成了犹豫。
导购员紧接着说:“而且你下载的话,我还可以送你两桶抽纸,质量和包装都很不错的”。说着,她便从货柜中拿出了两桶抽纸。
好吧,盛情难却,我服输了。
我拿出了手机,扫描了这个app的二维码,心里也暗自对自己说“反正我都是在这里购物,还能免费送货上门,对自己来说,确实挺方便的。”
但因为种种原因,我没有下载成功,并对她表示了歉意。
导购员只好放弃了,并把这个原本需要下载app才能得到的购物袋送给了我。
带着一丝愧疚感,我离开了超市。
出来超市,我一直在回想这件事。我从一开始果断拒绝导购员的推荐,到最终愿意下载,并且因为没有下载成功而对她产生一丝愧疚感。这中间巨大的情绪变化,背后又是什么原因?
回看一下整个经过:在我与导购员没有任何交集的情况下,我直接拒绝了她的推销。随后,她主动接过我手上的东西并装进袋子,又给我拿购物袋装伞,让我对她从拒绝到产生感谢。最后她边给我介绍这个app边用更多的奖品“诱惑”我,让我心里产生难以拒绝之感,最后自愿妥协。
也就是说,我被导购员成功说服并下载她推荐的app,根本原因还是她一直在单方面为我“付出”,让我对她产生了感谢,并伴随着生出“受之有愧”心理。
这个时候,我开始产生心理不平衡感,表现为我开始自我说服:“人家为你做了这么多,你应该知恩图报。”
于是我选择了妥协。
反思这背后的原因,这不正是商家运用“互惠原理”的真实写照吗?
“互惠原理”讲的是,一种行为应该用类似的行为来回报,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尽量以相同的方式回报他人为我们所作的一切。
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己并没有与导购员发生任何交集,我会果断拒绝,并不会产生任何情绪。但是后来,因为导购员为我“付出”了很多,让我觉得我也需要做一些什么来“回报”她,而我也只有通过下载她推荐的app予以“报恩”。
这次经历,也给我很多启发。
很多时候,我们不会果断拒绝,一个很大原因可能就是自己已经陷入这种“互惠”式的情绪中。
所以,避免这种现象的有效方法就是从源头上就阻断“互惠式情绪”的发生。
当然,更多时候,我们也可以通过“互惠原理”改善人际关系,正如古人所说“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当你想要得到什么的时候,不妨先问一下自己,我能给对方提供什么?如果发现自己不能给对方提供什么,那就先努力提升自己的价值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