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作者: 爱读书的高明 | 来源:发表于2018-10-13 23:01 被阅读0次

    道德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研究方法是他独创的临床谈话法。他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对道德概念和社会规则的理解和认识,因为道德是由各种规则体系构成的。

    游戏规则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大约三岁时),儿童游戏时没有规则可言,也说不出规则。第二阶段(大约3—5岁),儿童模仿大一些的儿童受规则的约束,但很少找同伴一起游戏,游戏也没有社会意义。第三阶段(6—10岁),儿童把规则看成是不可改变的,新、旧规则的变化被看做是不公平的。第四阶段(11—12岁以后),儿童倾向于改变规则以适应特殊情境,在儿童晚期和青少年早期,规则被看做是可以改变的,是彼此协商的产物。

    对过失的判断:皮亚杰通过包含道德价值方面内容的对偶故事,考察儿童对过失的判断,发现,6、7岁以下的儿童是根据后果判断过失大小,较大一些的儿童可以根据动机来判断过失行为。

    对谎言的理解:采用对偶故事法,考察了儿童对谎言的理解。低龄儿童根据说的话语真实情况相差的程度判断谎言的严重性,较大些的儿童能够把意图因素考虑进来。

    道德发展三阶段理论: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4、5岁之前的儿童处于这个阶段,他们不能对行为的道德价值作出判断,因而是前道德的。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4、5岁—8、9岁的儿童属于这个阶段,首先,儿童认为规则是万能的、不可改变的。其次,儿童在评价行为时,态度极端,只有绝对的对与错。再次,他们做判断时只考了后果不考虑动机。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9、10岁以后的儿童可以达到自律阶段,他们不再盲从权威,认识到道德规范的相对性,认为规则可以通过协商来改变,判断行为对错,不仅看结果,还可以考虑动机和意图因素。这个时期可以称为道德相对主义阶段。

    霍夫曼根据皮亚杰的理论,提出同伴交往的作用:第一,儿童通过与同伴共同决策,获得了对自己在特定环境中运用以及改变规则的能力和信心。因此规则最终被看做是灵活的,是个人间共同协商合作的结果。第二,通过扮演同伴交往中的各种角色获得了经验,儿童了解到他以与同伴相似的方式思考和认识。有利于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理解规则的可变性。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科尔伯格对道德反应的内容不感兴趣,对道德思维结构感兴趣。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前习俗道德大多数9岁以下儿童和很多少年犯、成人罪犯的道德认知能力都属于这个水平,其特点是注重自我满足和对自己造成的后果。第一个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由权威人物制定的,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否则就会受到惩罚。第二个阶段,儿童不再把规则看出是绝对不变的,只要一种行为对自己有利,能满足自己的需要也是合理的。2、习俗阶段大多数青少年和一些成年人处于这个水平上,主要特点是根据道德习俗的要求采取行动。这时,社会道德规范已经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价值观念,儿童会遵循道德规范的要求行事。第三个阶段,儿童已能根据行为的动机和感情来判断行为的好坏。第四个阶段,儿童关注的重点是维护社会秩序,认为每个人都应承担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3、后习俗阶段这个水平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并履行自己坚定的道德信念,而很多社会规范或法律都是可以改变的,道德高于法律,而不是相反。第五个阶段,儿童一方面知道应该遵守法律,但又模糊的意识到有比法律更高的原则,即维护生命的权利。在最高的第六个阶段,一些普遍的原则被认为是最重要的,比如生命的价值、正义感等。

    根据实证研究的检验,科尔伯格强调的阶段的普遍性和顺序性都得到证实和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uva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