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久没有体验过欣赏日出是什么感觉了,早上醒来的时候,一天的安排就已经挤满了美好的时光,于是,只知埋头走路的人会错过许多生命里天然的乐趣。
长久以来,很多人的人生总是处在一个发条满格,蓄势待发的状态。在这种心态的驱使下,人会变得急躁且焦虑,时常惦记着远方遥不可及的目标,不断地逼迫自己努力上进。
热衷学历的人,会把学历看得比命重要;热衷考证的人,会日夜不停地枯燥复习;热衷写文成绩的人,给自己下定目标一年写完三本书,然后废寝忘食地赶进度。
这种疲于本命的态度并不会让我们将事情做得很好,反而会为了追求最终结果而忽略了中间的过程。
朋友的母亲是个挺强势的女人,习惯为别人的人生指手画脚、帮助别人制定人生的规划。她渴望通过望子成龙的方式来填补内心漫无边际的空虚感和羞耻感。
于是,在朋友第二次考研失利后丢下狠话:“继续考,不管是八年还是十年,考到考上为止。如果下次考不上,我们母子俩其中一个就去跳楼,要么你跳楼,要么我跳楼。”
抱着这种心态的人是很难考上研究生的。这样的状态过于急功近利也过于扭曲。
似乎在这位母亲的眼里,学历重于生命。有了这张研究生证才叫人生,没有的话,自己就是低人一等的卑微,一辈子抬不起头。
我也曾有过类似的感觉。
在一段很长时间里会拼命努力,希望能够获得很大的成果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心里那个黑洞似乎没有爱的滋养,它在饥渴难耐的时候发出抗议的嘶吼,于是,我试图往里扔许多东西,尝试把它填满。
名利、地位、金钱、他人的夸赞、以及成就等等可具象化的物质,但最后发现这个方法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灵验,取得成就之后的第一反应不是快乐,而是空虚。
心底有个声音一直在喊:不够,还不够。要站得更高,要更大的成就。
可是,什么是“更大”的成就?
功成名就了,然后呢?
名利双收了,然后呢?
甚至有一天成为世界第一了,然后呢?
又不是要去拯救地球,日子还不是继续这么慢吞吞地过下去。
人生是一个体验的过程,而不是既定结果。过度追求结果,你就会忽略过程里许许多多快乐喜悦的事情。
我的朋友告诉我说,人不是因为成功而快乐的,而是因为快乐了、富足了,所以才能成就自我。
故事里的母亲生活得并不快乐。
她不去旅游:旅游是有钱人的奢侈品消费,一个没有成功赚到钱、没有成为富翁的人,有什么脸面去旅游?
她也没有什么娱乐项目:吃喝玩乐是极度不求上进的行为,真正有水平的人,哪个是总在吃喝玩乐打游戏的?
同样,她也不太接触朋友:都是一些不求上进,不努力奋斗的家伙,和他们接触会跟着他们变坏。
将人生过成苦行僧的修行,也许这并不能称之为修行,毕竟修行过程里是存在顿悟和觉察的。而这种极度苛责自我的高要求献祭式生活方式背后所反应出来的问题--自卑。
自卑,即无法接纳自我的黑暗面。自卑是爱的匮乏,也是不相信自己的表现。
如何化解自卑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几乎每个人都曾在人生某个阶段思考过这个问题。而解决的办法因人而异。
试图纠正自卑心理驱使下形成的急功近利的心态,首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慢下来。
只有慢下来,你才有时间去审视自己的内心究竟发生了什么,什么对你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你不能认可自己的部分究竟是什么。
当我在很多事情之后追问一句“为什么”之后,我才渐渐察觉了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要努力写文,然后呢;我要努力工作,然后呢;我要努力学习,然后呢……
然后,去看更美丽的世界,收获幸福与快乐。
这种情感上的充盈和满足的快乐,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有个好消息就是,幸福与快乐不仅只出现在成就之后,我们度过的每一天都可能获得幸福快乐的体验。
日常生活里,全情投入去做一件热爱的事。在做事的过程里收获快乐。有余钱的时候做个旅游计划,去往不同的地点捕捉幸福。
生命给予了我们漫长的时光,我们不能只用它来疲于奔命。学会享受生命里的慢时刻,让自己充实而快乐,也许这才是生命之所以伟大鲜活的原因之一!
关注我的公号:谈雅飞/Tanyafei120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