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了解到,胡同学笔记中表明他在陌生的环境下思想消极,老师、同学无人发现或重视他的异常表现。
他还打了三次电话给母亲,哭泣说“不想读书、想回家”。
母亲和哥哥专程从外地赶回来安慰,但这次沟通还是不能挽救胡同学。
此事件反映了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源头把关、教育和疏导薄弱,在此,我建议要将心理健康需纳入教育体系!
现在城里大多数家长攀比心理严重,你家孩子学什么,我家的也要学!逼孩子从幼儿园就开始参加各种兴趣班、培训班、补习班!如果孩子对某方面不感兴趣,你让他往里钻,顶多学个皮毛,还会造成压力的负担,这种被迫学习是违背天性,孩子在该玩的阶段就让他快乐!
如今很多家长都不会认识到什么心理健康问题,极少静下心来与孩子坐下来沟通,有时甚至一顿骂孩子。
学校老师们都关注成绩和排名,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得不到疏导和排解,时间久了,从轻微的厌学发展严重的会有轻生念头。
建议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学校要有心理辅导老师,如发现孩子身心健康问题,要进行适当家访,研讨解决方案。
现在农村很多留守儿童很难监管,由于父母为生计漂泊他乡,对孩子的关爱严重缺失,爷爷奶奶过度溺爱,让青少年不干家务,农活,孩子一遇到挫折就会感觉柔弱无助,长久下去,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我去年底慰问困难乡亲,发现大多数儿童、青少年都不情愿与来客打招呼,有些还叫不应,问不答,甚至亲戚朋友来也不肯出来聚旧交流,整天就在房间捧着手机玩游戏。对此现象大多数人都束手无策!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掌中宝,更是祖国的未来,希望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升级改善教育方式!
各位读者朋友,你对小编的观点有何建议,欢迎留言分享!
如果认为本文章有价值,请动动手指头转发、分享出去,共同关心和守护青少年身心健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