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胜山发布发了一篇文章,经营三十多年的胜山布角料市场要落幕了,即便既有经营户还想赖着,但是会采用强制停电停水的方式赶人,恰好工作上也正好做到这个搬迁项目,回想起小时候在这个布角料市场的点点滴滴,实在感触良多,需要写篇文章纪念下。
资料上显示胜山布角料市场已经经营三十多年,而我自己也已三十多岁,不知道这个市场是不是在我出生前就存在了。
父亲是从1994年开始做布角料生意的,算来那会我还没上小学,因为父亲工作的关系,我也偶尔早起与父母一起去布角料市场玩耍。
对,胜山布角料市场第一个特点就是早,我小时候似乎感觉父母临晨就出发了,勤劳的胜山人民为什么选择早上做生意?因为七八点钟可以收工,然后开启一天的休闲。
市场里面都是钢棚搭建的棚屋,很高,照明设施有限,很多人一大早过来看布还带着手电筒。
也因为太早,我去的次数相对就少了,不然会不会周周跟去?
也得益于早,我一直保持着早起的习惯,如今基本也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的,以前读书时那才叫早,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时代了,那时要骑十几二十分钟自行车去学校,我一般都在五点半左右就起床了,而父母已经去市场了,我在外面早餐店吃早餐,经常是第一个顾客,到学校也基本开教室的门,偶尔有几次学校大门都会没开呢。得益于胜山布角料市场的早,胜山的早餐行业比起别的地方要发达,也更早。
记得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还带着同学去市场买过布,同学们见到布按斤卖都惊呆了,而我所带去的那家老板正式隔壁邻居,我没有告诉同学们,是因为认识的原因才卖的特别便宜。
阿姨在布角料市场门口人流最旺的地方租了一件铺子卖衣服,之前了解过租金,好像要一千元一个月,当时我就震惊了,咋要这么贵?要是卖不出岂不每月损失一千?那可能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吧。这么好的位置,现在的行情估计得好几千了吧,只是随着布角料市场的落幕,阿姨的生意估计也没着落了吧。
有了娃后回家次数变少,但基本每次回家总会去阿姨店里逛逛,如今这市场一搬,这样逛的机会也没了,如果要逛,便得去远很多的布料轻纺城了,而这个市场虽然地方也还算胜山的,但已经是胜山的边缘了。也随着这些个市场的开业,原本胜山最角落的拔船塘村成了炙手可热的地方,未来不可限量,那是我外婆家,小时候来时,别提有多荒凉了。
为此我也侧面打听过,布角料市场搬迁后,那原本占地三四万平方米的胜山核心区域会用来干什么,相关负责人说现在还没规划,可能会造公租房之类的,哎,如果造了房子,那该多没意思啊。
到时因为疫情,去年大概十一月份时候,父亲就差不多放弃了原本的布角料生意,开始投身于打工生涯了,而父亲做了几天就觉得烦,还想疫情好转后继续布角料生意呢,可如今看来,随着市场的搬迁,如果父亲还想继续做布角料生意,那难度就更大了,电商冲击、疫情反复,如今又失去了熟悉的战场,年纪也大了,这样的情形下我是不建议父亲继续做了,只是父亲会甘心么?
有不好的一面,也定有好的一面,我去布料轻纺城考察过,那个市场有四十多万平方,加上旁边的商贸城、农贸城,整个长三角市场群超过了八十万平方,其影响力是原来四万多平方的胜山布角料市场远不能比的。未来的不断壮大,不也靠这些机缘么?只是如今疫情之前,匆匆忙忙搬迁似乎真的不是什么好时机。但是国有资产建成了,也不能一直闲置啊,不用细算,一天最起码要十万利息。
但愿未来能好吧,虽然当前的我并不看好,但是又有哪一个新市场一开始就被看好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