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1月来临之际,趁着一个周末居然还看完了老舍的《骆驼祥子》和最近超级畅销的《岛上书店》。这两天上下班路途中,在kindle上马伯庸的超想象力小说《龙与地下铁》也已经看了一半了。我一开始以为2016年是我最倒霉颠簸的一年,为了换工作的事情奔波折腾了大半年,心累心烦,一无所获。后来某天拿起kindle仔细一算,今年3月以来,完全看完的书有20多本,加上不少看了一半大半甚至即将看完的书,大致估算30多40本也是有的。虽然跟很多阅读大牛相比起来可能只算是一两个月的量,但是对于因工作而荒废了读书的我来说已经很了不起,刘慈欣、东野圭吾、阿加莎、各类畅销书陪伴背板我度过了这段难熬的日子。
每每在百忙劳累中、在情绪低落中、在彷徨迷茫中、在自卑自贱中,总是唯有读书,能拯救我的灵魂。
我大概是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开窍,爱上阅读的。最早从《故事会》《民间故事选刊》《山海经》《故事大王》等神话传说故事类杂志开始,猎奇的,曲折的,越是稀奇古怪的越喜欢。后来开始看《读者》《意林》《知音》《家庭医生》,鸡汤的理智的狗血的,傍晚在长堤边摆着杂志摊的老头都因为我把他家的杂志全部看了而跟我熟络得很,再到后来初中以后《散文诗》《中学生作文》之类的杂志也不放过,市面上的杂志基本无一错漏。
小说、名著、经典的读本也有在看,小学后期初中初期看过高尔基《童年》看了忘记大多数,初一的时候借了语文老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看不太懂,唯一记得的是主人公貌似是从一开始到结束就一直在迷茫。后来在文学中开始更深层次地沉浸,在语文老师们的热心下一同讨论文学作品与写作,后来再看《呼啸山庄》《简爱》《巴黎圣母院》《复活》《汤姆叔叔的小屋》等等等等世界名著便开始可以去意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意旨、去思考作品中所反映特定时代所折射的社会现象。这时候也在看国内的当代名家作品,不管是谁,三毛、徐志摩、沈从文、周国平……在我初中学校旁边有一家小书店,里面卖书、也出租各种小说和漫画。里面很多翻版的书,因此价格都很便宜,打六折的,八折的,九折的。我在这里也见证过属于8090的青春,郭敬明、韩寒、张小娴、安妮宝贝,还有各种各样的台湾言情小说,《诗经》《离骚》这种古典文学也带回了家。我小时候性格内向自卑,读书在我的内心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的视野大门。我在读书中最大最明显的收获就是我的写作能力也突飞猛进,初中的时候我已经是初中部写作文最出名的学生之一了,自卑自然就变成了自信,我也开始爱上写文字,也就需要更多的知识支撑,读书与写作相辅相成。
那时候最怀念的除了与语文老师们争论与探讨,还有就是在妈妈的暗中支持下背着爸爸买了很多书,爸爸思想保守,反对看课外书,我总是在家偷偷地拿一本书在挑灯夜战,听到爸爸的脚步声要过来了立马把书往书桌抽屉一塞,拿起语文书装模作样地看了起来,大概我的好演技也是从小训练而来。有的时候躲不及被抓了个现行,那自然是要挨一顿冷嘲热讽的。尽管如此妈妈给我的买书钱不曾少过一分,我到家附近的杂志摊上去扫了遍,到学校附近的所有书店都逛个遍,到贝塔书曼书友会去买书,到语文老师的宿舍去借书,问同学借书借杂志……我这辈子最感谢的就是我文化程度虽然不高但是一直无条件支持我的妈妈,她满足了一个孩子对于知识的渴望,帮助这颗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而我爸爸也在不久后因为我频频获得作文比赛奖项而不再反对我阅读课外书了。
只是后来考进了市重点高中以后,全封闭高强度的学习氛围,让我很少有这样大把的时间来读书,偶尔只是周末回家到书店去随手拿一本《读者》,又或是借下男同学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来阅读,哪怕是学校有相对丰富藏书的图书馆,也很少去如饥似渴版的阅读。我的疯狂读书之路,也渐渐变成了小读书。
后来到了大学以后意识到父母赚钱不易,便不再大肆买实体书,开始看起网络小说来,偏好的写作体裁也从以往的散文、诗歌变成了古风填词、短篇同人小说写作,偶尔不多的从亚马逊、当当等购书网站买书,也主要是采购专业的工具书了,而文学类别还是会每次带上那么几本诗词,李清照、辛弃疾、苏轼这些往往是我的首选。这时候的读书,更多的时候就是填补我迷茫和无知的大学生涯,营养自然不如少年时期的多,但也陪伴了我无数独身在外求学孤苦的时光,带给了我不少精神上的快乐和感动。想象着未来的某一天我也能如小说中的女主般幸运和幸福。这样的念头,才又对未来感到了一些希望。
在我刚入社会的时候,读书便开始成为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无止境的加班,仅有的些少休息时间都最大化地拿来补充了睡眠。就这样忙忙碌碌迷迷糊糊过了一年后机缘巧合下入手了一个Kindle,哪怕当初是怀着一种“买了kindle并不会真的变成爱读书”的心情,如今真的很庆幸,我开始在kindle上看些广告行业的书,后来在亚马书城买了很多0元一元的书,我本来就有大手大脚的购物习惯,在填满了个人书库以后,渐渐地也开始利用些碎片化的时间来看书了,经济的、历史的、广告的、文化的、逻辑思维的各种各样的书照收不误。当我在这个繁华的城市中看到了很多优秀的人以后,更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学海无涯,书山有路,再忙再累的生活其实都不是疏于读书的理由,哪怕不能成为以此谋生的大家,然腹有诗书气自华,也足够让我在这万丈红尘中傲然自立这一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