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导读→学习之道
在正式开始今天的分析拆解之前,我想先复盘下昨天的“刻意练习”,如果要深入了解“刻意练习”,其实不得不提另外一本书,叫做《异类》,里面提到了著名的1万小时定律,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需要10000小时的训练。按比例计算就是:如果每天工作八个小时,一周工作五天,那么成为一个领域的专家至少需要五年。这就是一万小时定律。
《异类》《异类》的作者还强调,他通过对各领域牛人的大量调查,发现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说到这里,如果你就信了,其实是不对的,纯粹的1万小时定律,只会让人陷入无谓的重复训练中,而真正的提升,永远都是刻意练习的产物。
所以,把“一万小时定律”和“刻意练习”结合起来理解会比较好,因为两点:
①量的叠加并不意味着能力的提升,比如我们的普通话水平,如果不刻意练习各种咬字技巧以及调整气息、音调的状态,是不可能发生质的变化的。
②“天才”是需要刻苦练习的,正如老大所言,付出越多,收获越多,只有不断地高效、针对性训练,走出舒适区,我们才能一步步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1万小时这个数值只是个虚指,质变更多的,是在纵向目标细分的状态下产生的,也就是要制定并克服,一个个实践中产生的新目标。
王健林的小目标
关键词:一万小时定律与刻意练习的关系+针对性的量变提高才有意义+一万小时只是虚指
好,下面进入分析环节,今日BOSS击杀↓
B级《学习之道—美国公认经典学习书》
B级《练习的心态—如何培养耐心、专注和自律》
C级《如何高效学习》
PS:等级只是阅读难度,不是干货程度
《学习之道》的作者很厉害,是一位世界冠军,在国际象棋和太极两个领域达到了巅峰水平,他9岁起荣获全美象棋冠军,13岁成为“国际象棋大师”,20岁之后开发了世界上大的计算机象棋程序“象棋大师”。22岁突然改行学习太极拳,并连续21次赢得全美太极冠军及世界冠军头衔,成为“太极拳王”。在本书中,他揭秘了从平凡到天才的成功之道。作者在本书中说自己最擅长的不是象棋,也不是太极,而是如何学习的“学习之道”,这让我联想到了通用技能的重要性,所以我从NO.1开始,就在刻意练习自己的通用性技能,如阅读能力、时间管理、高效学习,而不是直接进入一个专业领域学习。
作者维茨金《练习的心态》的作者,是一位杰出的钢琴技师和爵士乐钢琴家。还是卓有成就的音乐家、私人飞行员、射箭练习者、高尔夫球员。有个词叫做斜杠青年,其实能很贴切地形容他,他这种多元职业和多元生活状态,也不得不让人很是羡慕。纵观这本书,总体理论相对比较简单,但是他对“练习”接近三十年的参禅式感悟,确实是非常值得学习的,让人也懂得了,我们必须不断反思“练习”的本身意义。
“斜杠青年”的百度词条《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是学霸斯科特·扬,主要讲述了一位因为快速学习而成名的神奇小子,他应用自己发明的学习方法,完成了10天搞定线性代数,1年学习4年麻省理工课程的“不可能任务”。顺带一提,费曼技巧就是因为这本书而广为人知的。
学霸之所以选择三本合看+合写,是我觉得学习这件事,其实很多牛人大咖的想法是相通的,并没有那么地深奥,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更多的是在于练习的刻苦程度。与其反复寻找更多的优秀学习方法,还不如把适合自己的方法抓住,并做好刻意练习,毕竟,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就是绝招嘛。
本文只写战略,这是为了和单爆中的“战略”二字产生联系,有关战术的部分,可以看看NO.2中提到的“费曼技巧+学习金字塔”,或者直接百度也可以。
三大战略
①后天学习。在《学习之道》里,作者提到了两个理论——整体理论与渐进理论,前者侧重于天赋的重要性+知识的固定性,后者偏向于后天学习、发展的重要性,这个观点可以和“刻意练习”这个观点搭配起来。另外,那些相信自己天赋卓然的人,其实更容易受到打击,因为长久以来的经验告诉他们,他们是天才,他们是非常厉害的,不用大量学习也能高人一等。
实际上,他们的这种成功假象,更多的是建立在舒适区里。我觉得关于整体理论,用“不思进取”这个成语来形容蛮贴切的,而渐进理论,强调我们的成长都是靠大量的练习/学习积累出来的,有两种效果,一种是肯定自己的前期努力,另一种是相信未来会越来越好。
相信未来关键词:刻意练习+走出舒适区+登门槛式提升自己
②拆解+整合。在学习一门专业领域的知识时,最佳的做法应该是先学会抽丝剥茧,去分析他最核心的概念,最底层的逻辑,最基本的理论。而不是直接去学习成型的套路、方法或者框架。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前者是领域知识的基座,后者只是在基座上建立起来的高楼而已,孰轻孰重,可见一斑。
在三大的课程学习中,老大也是有讲过果树与果实之间的比喻,其实讲的就是这种逻辑。由此我们也可以联想,为什么老大说,抄写三大概念是多么地重要,团队里很多销售高手也是三大概念的抄写高手。
《学习之道》这本书中,作者一开始学象棋的时候,是从反复练习马和兵入手,体会每个棋子的特性,再练习其他棋子的用法,找到众多棋子之间的关系,从而训练对整个象棋局势的操控能力。而不是上来就学漂亮、实用的开局布阵,中局控制等等。
在《如何高效学习》里,作者也是教导我们,如果要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首先应该是要建设大量的模型和线路,若把知识结构看作是城市的话,我们在统一规划的一开始,就要想清楚如何把最基本的楼房区(模型)搭建好,然后通过各种线路将他们联系起来。联系得越多,印证和启发的速度就越快,思维创新也就越迅捷,这也是和《波击炮》中的主路辅路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拆解与整合关键词:拆解知识框架+在各种基本概念中找到精进的答案+通过碎片与碎片、基础与基础、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碰撞完成创新
③心态控制。处在学习过程中的我们,会被各种给样的喧闹所干扰,精力不断消耗的同时,也是会让自己一步步丢失积极性。具体的解决思路其实就是SMART原则,可以类比三大课程中的目标细分概念。在《练习的心态》一书中,他还提到了三个强化心态的小观点。
a、过程/目标。我们在制定好前进方向的时候,急躁的人,总是会想着目标怎么还没有达成,殊不知这是练习过程中的大忌,作者的大意就是我们应该聚焦好当前的过程,大目标更多的是一位舵手,帮助我们确保大方向的正确性。简单来说,这其实就是目标细分+单爆的玩法,只不过在语言表述+理解程度上有偏差罢了。另外,三大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他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只取决于我们的想象力,也就是琢磨的时间。
专注每一个“番茄钟”时间关键词:少想未来,多干实事(要长期训练才有用)
b、旁观者心态。这其实就是一种脱离危险、烦躁处境的心理技巧,我觉得可以类比终局思维,以一个终局者的角度,来看自己此时此刻的所作所为,比如20年后的自己,穿越回现在,他会怎么看待?如果你在做一件提升自己的事,终局者会非常欣慰,因为就是“现在的自己”那么努力,才成就了“未来的自己”。如果刚好遇到了一件烦心的事,终局者会觉得,20年后,你只会感谢这种失败,它让你吸取了非常有意义的经验,或者说,你早就忘记这件小事了,没必要痛苦,它根本不值一提。
关于这个终局思维,还可以和游戏化思维搭配起来,比如把终局者换位成其他人,像毛主席,富兰克林这类伟人,他们会怎么看待这件事?这种换位做法的最大好处就是,你会感到非常地安心,因为就像是有位良师益友,一直陪伴在你身边,在你困顿的时候拉你一把,在你开心的时候鼓励你,顺便告诫谦虚的重要性。
毛主席关键词:关键时刻脱离主观情绪,客观看待自己+想象力高阶段玩法→终局思维与游戏化思维
c、劣势转优势。简单来说就是把困难中的劣势变成激发心智的优势。把困境只当做困境,只会让人不前进,甚至是放弃。真正的学习,是把困境当做督促我们进步的优势,这种心态的转变,也容易让我们想起三大课程中的《博物馆》,正所谓“有多少优势就有劣势,有多少劣势也就意味着有多少优势”,我们的心态是两者转化的触发开关,这个观点再配合《刻意练习》中的学习区概念,理解起来会非常透彻。另外,有种特殊的练习方法叫做逆境练习,也就是说,刻意地制造危险/劣势/困境,进而激发自己的无限潜力,关于这个,一般人是承受不了的,因为要有非常强大的心态、执行力,外加导师助阵才行,然而想要快速提高,这种训练又不可或缺,只能是我们自取所需咯。
AQ=逆境商关键词:逆境商+刻意练习+愈战愈勇
以上就是今天的BOSS战利品。
简单整理下,我们要明白三点:
①整体理论VS渐进理论;
②拆解+整合,我们要精学知识金字塔底部的知识碎片,因为它们才是构建知识金字塔,最重要的材料;
③心态控制→专注当下,减少对结果的焦虑+旁观者的客观心态+展现逆境商。
感谢你的阅读+陪伴,轻轻的一次点击,就是我前进的最佳动力~
一起加油!掌握实用的学习之道,快速成长为高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