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了解互联网+体育行业时,发现在健身领域,一款名叫ClassPass的产品,风靡全美国,前不久还收购了在美国的最大竞争对手Fitmob,成为健身领域的霸主,估值不断上升,被称为下一个Uber。
那它到底是一款什么样的产品,能在健身领域玩的风生水起?
ClassPass作为一个O2O健身平台,它为消费者提供每月99美元的健身卡服务,服务购买者可以去合作的健身房不限次的参加线下健身、瑜伽和舞蹈课程。并通过预约机制,防止健身房人员过多,降低用户体验。
由于ClassPass在美国的成功,中国出现了一波它的粉丝,例如全城热炼、小熊快跑、雅酷等等,其中全城热练已在去年12月份获得了近亿元的B轮融资。
那ClassPass模式,为何如此受中国创业者以及投资人的追捧呢?
第一:中国的环境因素
一方面,由于现代化城市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许多上班族都面临因饮食不规律,平常缺少锻炼引发的各种疾病的威胁。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消费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健身作为生活中的必要组成部分。这些由环境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需求,往往预示这风口的来临。
第二:互联网思维的完美体现
美国ClassPass每月99美元,以及中国全城热恋每月99人民币三节课,相比传统健身房动辄两三千的年卡服务,可谓是跳楼价,吸引了众多因为价格而被拒之门外的“屌丝”用户。用户思维中的得屌丝者得天下原则,能为产品带来强大的用户基础,这也许是投资人看重的原因之一。
除了用户思维之外,平台思维也在ClassPass模式中完美体现,它使得各方都得以获益。对于用户来说,用户可以以较低的价格体验更加丰富、多样化的健身活动。而且没有地域限制,用户凭借健身卡可随时随地即可进行消费、健身,即使在旅游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健身。而对于健身房来说,这种模式帮助健身房获得了新客户,减低健身房获取单个用户的成本。以及,帮助了单个健身房减低空置率,使得健身房在淡季也能获得更多的利润。
那么有人会问,以更低的价格获得更好的服务,这背后的逻辑在哪里?
ClassPass模式的逻辑有点像捆绑库存,或者说是“整进散出”,又有一点像团购,但它针对的不是具体商家,而是提供同一类型服务的多个不同商家。
首先平台与合作方签约,从不同的供应商那儿拿到低折扣的库存,供应商愿意合作是因为,像健身房这种固定成本很高,可变成本较低,也就是边际成本较低的服务商,对于他们来说,每增加一个客户,都是利益上的增加。当平台有了这些低折扣的库存,平台就可以以低价吸引大量潜在用户,然后利用预约机制这个“阀门”引导资金流向,从而控制场馆资源。打个不恰当的例子,平台从供应商那里买了1000元的库存,然后通过预约机制,放出900元的服务,其中的100元便是平台的收益。而在这个其中,还包含“价格歧视”的道理,类似肯德基的优惠券,由于预约机制的存在,使得预约的数额有限,会让折扣健身机会变的更有饥渴感,这将有助于健身房发展更多的固定会员,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不过ClassPass模式在中国的发展还需本土化,这主要由于国情的不同,我国的地价相比美国较高,以及大众健身习惯还未养成,以及最重要的的一点,如何平衡与健身房之间的利益杠杆
这就是ClassPass模式在中国的今生,那来世呢?
我认为,一点是上述问题的解决以及改善,另外更重要的是该模式在其他领域的延伸和发展。针对固定成本高,可变成本低的产业(边际成本较低),都可通过ClassPass模式进行规模化运营,增加资源利用率。例如演唱会、电影院、以及一些网上付费教程。
以演唱会举例,在美国有一款名为Jukely的产品。它为消费者提供25美元无限量现场音乐会订阅服务,同时它会向用户推荐其平台上具有相同音乐品味的人认识,并且会向他们推荐一些音乐。该模式是ClassPass模式的一个延伸,具体表现在它的一个社交属性,以及它的推广作用。它除了降低用户观看演唱会的成本,还可以根据算法判断用户品味,并连接类似品味用户,以及推荐用户喜爱的演唱会。而在推广作用方面,新人的演唱会(例如一些在酒吧的独具风味的小型演唱会)也会加入到平台中,让更多的音乐爱好者了解音乐新人,并通过演唱会的形式,打造个人品牌。
从Jukely在ClassPass模式上的延伸发现,由于classpass模式用于连接同一领域服务,针对这些具有相同目标的用户,可加入社交属性。以及,由于是包月服务,降低了用户尝试新事物的风险,可以向用户推荐一些新事物(例如,音乐新人),达到推广效果。另外,模式前期可以以低价导入,后期向增值服务导流,例如未来ClassPass有可能在电影院领域的运用,低价引流,然后像爆米花,可乐等增值服务导流。
ClassPass模式在中国的出现,无疑是一条巨大的鲶鱼,鲶鱼如何生长,如何影响周边生物,欢迎大家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