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孔子说,君子不因为人一句话说得好,说到心坎上,就提拔他。也不会因为否定一个人,就否定或埋没他说过的有益的话。
清儒李颙(yóng)的《四书反身录》说:“不以言举人,则徒言者不能幸进,不以人废言,则言路不至雍塞,此致治之机也。”不因为他一句话说得到位,就马上提拔他,那光会说不会练的人就不会侥幸上位。不因为否定一个人,就废除他的所有建议,那言路就不会阻塞,这是治理的关键。
一句话把领导说高兴了,马上提拔,这种事经常发生。因为但凡是个领导,没有不缺人才的,心里都着急,看到一个人觉得可以,恨不得马上提拔他,让他马上能担当起来,这是领导的侥幸心理。领导侥幸,下面的人自然也侥幸,那用人成功的概率就低了。
《礼记・文王世子》说:“或以德进,或以事举,或以言扬。”取贤才,要么他有德行,要么有事功,要么听到他说话有思想有条理,三者都是取才之道。《尚书・舜典》讲如何考核官员:“敷奏以言,明试以功,车服以庸。”让他们述职,说说自己的治理之法,有价值的就采纳推广;考核他们的成绩,工作做得好的,就赐给车马服装,彰显他的功绩。有物质奖励,还有荣誉符号。
所以,“言”,也至关重要。只是你在用人的时候,要听其言,观其行,要有试用期,真的有事功,有德行,再提拔。因为言的巨大价值,孔子又反过来强调不能因人废言,不能因为否定一个人,就否定他说过的所有话。
一个人倒台了,就恨不得把和他有关的一切都清理干净,人人唯恐避之不及。他本来说过一些好话,做过一些好事,全给他掩埋了,被清洗了,不能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去看。这是人性的弱点,一切以好恶为标准,不是以道义为标准。网络热搜话题中常出现“反转”,然后又是一边倒的舆论导向,也就是这个问题了。
所以,追求真理,首先就是要超越自己的好恶。这是第一步,也是最难的一步。我们每个人判断的本能标准,都不是是非,而是好恶。别自以为“理性建设性”,我们往往是“感性破坏性”,要认识到自己,总是好恶标准大于是非标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