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58期“秋”专题活动。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5602/9fb07d301e6ebdd3.jpg)
今天书香澜梦群发布了周基础写作主题:“秋”。很多未来作家和写作爱好者开始了新一轮的讨论和构思。
晚上我在写作学习群看见一位同学分享了一个心得:“自己的文章写好后请试着出声阅读,如果你的阅读能打动到自己,流畅舒服,自然不做作,那么,这篇文章至少不用动大手术。否则就改吧,改到能打动自己为止。我说的是特别是三千字以上的文章。”
叶圣陶先生写的书《文心》中,也提及朗读与写作。文章中这样写的:“从前的人读书大都不习文法,不重解释,只知在读上用死功夫。他们朝夕诵读,读到后来,写的文字也自然通顺了,文义也自然了解了。一个人的通与不通,往往不必去看他所作的文字,只须听他读文字的腔调就可知道。
近来学生们虽说在学校里‘读书’或‘念书’,其实读和念的时候很少,一般学生只做到一个‘看’字而已。我以为语言学科,不该只用眼与心,须于眼与心以外,加用口及耳才好。读,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读的文字须择意义内容已明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5602/ee4df15f16d6303c.jpg)
今天很多人拿起笔来写的时候,不知不觉地用不必要的新名词与修辞,或者网络热词,或者指意不明的词语。经过朗读,我们才能发现语句不顺畅自然,不必要的新名词与修辞是没有力量,给具体形象罩上了一层烟雾,甚至有的画蛇添足,成了文章的败笔。
经过朗读,我们必会把不必要的形容词与虚字副词删去许多,因而使文字结实,文章落地。“然而”“所以”“徘徊”“涟漪”,这类的字听多了自然会被删去。
耳朵听到了我们的文字,会立刻告诉我们:这个字不妥帖,请再想想吧。这样,我们就会把文字逐渐改得准确有趣,文章便显着简单清新活泼,使读者感到舒服,不知不觉地变好。
写一篇文章,句子要有变化,不老用一种结构。这在写的时候,不大看得明白。一朗读,这个缺点即被发现。
比如:“她是个做小生意的。他的眼睛大大的。他的嘴小小的,他长得不十分体面。”读起来感觉不舒服,就是句子的结构是一顺边儿,没有变化。如果改成:“他是做作小生意的。大眼睛,小嘴,他不十分体面。”便显出变化生动来了。
同样的,我们往往不小心犯了用字重复的毛病,也能在朗读时发现,设法矫正。例如:“他本是本地的人。”也讲得通的,可是一读发现两个“本”字有点别扭,一定不如“他原是本地的人”那么好。
读书涨见识,积累素材,激发创新活力和灵感。写作后再朗读上几遍,就如秋风扫落叶,扫去不必要的修饰和错误的地方,更利于文章的顺畅自然,也促进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让朗读为你的写作刮起一阵阵秋风,文章更怡人。
![](https://img.haomeiwen.com/i27565602/89f77a7cc3cb990e.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