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2434094/989aae5f76ba25d2.jpg)
看了清代篆书大家王福厂的隶书临帖作品,以及作品已被热门收藏的贵州当代书法家、文学家戴明贤先生的魏碑临帖作品,感触颇深,昨天已发碎碎念予以表达。
为了准备今天参加书法培训的作业,昨天白天,再次硬笔临习了一张《宣示表》,因没有“作品意识”,一写又写满了,没有留存落款的地方,太完整,没有“破”的矛盾,横看直看都不舒服。
晚上,通过左思右想,不再追求“站临”的挥洒,改为稍慢的“坐临”。用四尺对开的条幅节临了赵孟頫的《兰亭序十三跋》和王羲之的《丧乱帖》。
虽然,同样犯了“作品意识”不够的毛病,把落款的地方留少了,作品过满,落款局促。但比随手乱涂鸦好多了,怎么说,这样临出的都是一幅作品。
并得一新的感悟:临帖应“坐临”,少“站临”,多一些沉稳,少一些挥洒。尤其是快节奏的行草书,更应如此。反之,慢节奏的篆隶楷正书类,可能“站临”会更好一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