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生旅途拆书与写作
(笔记)老外眼中的崇明岛

(笔记)老外眼中的崇明岛

作者: 缘起比尔哥 | 来源:发表于2019-07-20 15:19 被阅读2次

    最近在看一位200年前,从未来过中国的法国传教士格鲁贤写的关于清代中国的书《中国通典》,他通过耶稣会传教士万花筒式地观察和描述,使我们不仅可以获得文史哲诸方面的基本知识,也能得到300年前中国五花八门的趣闻和信息。诚然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比正史有趣,也比野史可靠。

    中国通典

    特摘录一篇关于崇明岛的小文如下:


    崇明岛(Tʃong-ming)也属于江南省,只有一个大约五六古里的海湾将其隔开。这里原是荒僻的多沙之地,是放逐土匪和坏人的地方。第一批登陆者为了不被饿死,在那里开始耕种。后来少数穷困的中国家庭移居到那里,不到十年,岛屿被开垦了,也留下了居民。有些地方生产小麦、稻米、大麦、棉花、柠檬,还有多种相当好吃的水果。但是,岛上的主要收入是食盐,生产食盐之多可满足周边大部分民众之需。此种食盐从一种浅灰色土中提炼而出,后者广布于各个乡镇地区,尤其广布于北部地区。

    生产这种盐的方式相当奇怪:人们首先将这种土铺平如镜面,然后堆高成斜坡状,让水不停地流掉。当太阳晒干了表层,除掉表层,堆成堆,注意从各个方向敲打,接着将这种土铺到有些斜置的长桌面上,再向上面倒一定数量的淡水,淡水流动时带走了全部的盐颗粒,沿着专为此备好的一条小水道,一滴一滴地滴进一个巨大的土罐之中。这种土经过如此这般提纯以后,被置于一旁,待晒干后,被敲打成粉末状,之后,散布到原来被提炼出的地方,过了几天之后,像以前一样,便渗入了无限量的盐颗粒,人们以同样方法进行第二次提炼。当男人们在乡下干活的时候,妇女们带着她们的孩子煮沸咸水。她们在大铁盆里装满了咸水加热,咸水在盆中变稠,逐渐转化成非常白的盐,人们用宽大的铁抹刀不断地搅动,直到完全烤干。

    在其他田地里,居民们每年有两次收获,一次是在五月份收获谷物,另一次是在九月份收获稻米和棉花。整个岛上只有一个三级城市,但是村庄数目众多,它们似乎村村相连,可以说,构成了一个唯一而广阔的居所。这里空气新鲜、温和,全岛呈现出赏心悦目的景象,无数精心维护的河渠纵横于乡野。

    此地有相当多的“官员”,但是,崇明岛的知县是位“文官”,他独掌司法,负责接收每个家庭缴给皇帝的贡金,给船只发放出口证书,给重犯判死刑。当人们需要雨水和好天气时,这位官员便让人张贴法令,规定普遍斋戒,禁止肉店老板和饭馆经理人出售肉食,否则,要处以最严重的惩罚。不过,他们仍不停地暗地里卖肉,至于能卖多少要根据他们私下里给监督法律的法官(Magistrat)送钱多少而定。然后,官员大人在其下属陪同下,走向人们想要乞求神佑的偶像寺庙,在祭坛上点燃几根香。接着,大家坐下来喝茶、抽烟、闲侃一两个小时,最后离开。这就是他们所说的“求雨”或“求好天气”。

    彭加德神甫(P. Jacquemin)讲述道,在他那个时候,有一个省的巡抚因为多次求雨都未见到雨水而急不可耐,派了一名小官代他告知佛像,如果在他指定的日子不见来雨,他将会把神佛赶出城外,荡平寺庙。结果,在指定的日子里,雨没有来,愤怒的总督禁止百姓根据习俗向神像送祭品,要求百姓关闭寺庙,在门上贴上封条,人们立即如此执行了。

    崇明岛从东南向西北延伸,长约20古里,宽五六古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老外眼中的崇明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vhulctx.html